【大紀元2011年12月26日訊】在節日的夜晚,全家人張燈結綵,舉行快樂的晚會。廳堂裡溫暖如春,歡快的頌歌悅耳動聽,引人注目的聖誕樹上懸掛著禮品盒,擺著烤鵝、葡萄乾布丁和新鮮麵包等美味佳餚的筵席令人垂涎三尺;聖誕老人則出沒在大街小巷……此外,所有的人在相遇時都會道一聲「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這樣的喜慶氣氛在近一百多年來的每一個聖誕節都會出現。更有甚者,當代不少人將聖誕節看成了無憂無慮甚至縱情狂歡的日子。
不過,這與當年耶穌降生在寒冷、孤寂的伯利恆之郊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們不禁要問,聖誕節所為何來?今天聖誕的普世歡騰究竟是為了紀念耶穌作為人類救主的誕生,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一時之欲?聖誕節的精神到底是甚麼?
且讓我們追根溯源。在《聖經》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描繪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聖誕節,即耶穌降生。顯然,聖誕節是上帝將耶穌送給人作為愛的禮物的日子,也應當是人向上帝獻上禮物和敬拜的日子。從此,聖誕節成為了一個讓人可以盼望脫去哀傷麻衣,披上喜樂外袍的夜晚。許多與聖誕節相關的文學作品都傳遞了真正的聖誕精神,那就是愛、寬恕、謙卑、美好的禮物和祝福。
1843年,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創作了一部廣受歡迎的中篇小說《聖誕頌歌》,這部被稱為是西方現代聖誕節的文化濫觴與精神源頭的小說,通過刻畫商人史高治的前後變化,再一次表達了聖誕精神,那就是愛和分享。小說對善的「無盡」潛力始終抱定信心。狄更斯本人也因此被稱為「發明聖誕節」的人,因為小說中所描繪的聖誕節的各項活動,甚至是聖誕節語言都已在今天得到了普及。
而今年12月24日平安夜,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主持平安夜彌撒時,亦呼籲信眾不要只看聖誕節「炫麗」的外表,而應瞭解這個節日的真正精神。他表示聖誕節如今已變成一種商業慶祝活動,其耀眼的燈光與閃亮的七彩霓虹燈已掩蓋了基督謙卑的奧秘,使人們忘記了謙卑與簡樸。
當代神學家巴刻(J.I.Packer)也在《認識神》一書中指出:「我們滔滔不絕地談論聖誕精神,其實我們所談的只是聖誕節所帶給我們的歡樂……,聖誕節應該意味著上帝的性格特徵在人類當中再生,因為上帝為了我們不斷付出;聖誕節也應意味著燃燒自己來照耀別人的精神。他們就像他們的救主一樣,一生堅持這樣的原則,在任何有需要的時候,給予他人時間,為他人考慮,關心和照顧他人。」
毋庸多言,聖誕精神就是愛、寬恕、分享、謙卑。顯然,在這個物慾橫流、缺乏誠信的世界中,回歸聖誕精神才能讓人們的靈魂得到真正的解放,並藉此穿過表象尋找到真正的喜悅與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