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會說話的凱莉,因為四歲的一場意外,她的聲音消失了,而父親的家暴行為也因此變本加厲,之後凱莉遇上了同年紀的珮翠拉,兩人成為了心靈的好友,即使無法以言語溝通,但珮翠拉卻能輕易的感受到凱莉的想法與需求,某天的清晨,兩人竟同時失蹤了,警方極度懷疑與先前的命案有關,到底凱莉與珮翠拉發生了什麼事呢?
家庭原本是每個人的避風港,但是因為家暴問題,令家人們活在恐懼中,通常施暴者多為父親,對象除了妻子外,連小孩也可能是受害者,而影響層面極深,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會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面對這樣的家庭,往往外人在看時,總覺得受虐的妻子很不可思議,為什麼被打的一次比一次嚴重,卻還能待在這樣的人身邊,身為母親的我,其實多少能體會凱莉的媽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孩子,想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無法獨自撫養兩個小孩、離婚後要面對的各種問題等想法,會令人卻步,也就是因為侷限在對未來的恐懼,才會令受虐婦女忽略了現狀所帶來的傷害,這樣駝鳥心態的母親其實也成了加害者的共犯,任孩子活在傷害中,漠視其嚴重性。
有了小孩後,對於社會新聞會更加敏感,尤其是小朋友被綁架、性侵的新聞,身處在這樣變質的社會裡,對人的信任感已蕩然無存,即使是親朋好友,私下也都可能有張別人看不到的可怕面具,何時會暴發沒人知道,所以防範之心不可無,寧可反應過度,也不要等到事情發生後才後悔莫及。
如今教孩子的方式不再只是「不能和陌生人走」,而是「沒媽媽的同意,不可以和人走」,就連我自己上了國中,老媽還是嚴禁我去同學家玩,就只因為同學家有爸爸、有哥哥,只要有異性在,我就不能去,當時總覺得老媽反應過度,如今自己有了小孩,已經能明白當年老媽三申五令的心情了。
本書以多角色同為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進行,從每個人的角度逐一拼湊出作者隱藏囚禁音符的原因為何,以及整件事的案發經過,其實囚禁的原因不難猜,但我認為這不是故事的重點,反而是透過每個人的視野去看事情,並聆聽他們內心的世界,進而思考其背後值得探討的問題,才是此書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