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12月15日,中國大陸媒體透露,鐵道部11月下發了一份內部機構調整通知,連續撤銷了幾大部門,原鐵道部運輸局下的兩大權力部門——「裝備部」和「基礎部」也被拆分。體制內專家認為,拆分使得原本集大權於一身的裝備部權力分散,進一步縮小了高鐵招投標灰色利益鏈上的「尋租空間」。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鐵道部權力部門的分拆,不過是權力利益的再分配,「分拆」只不過是從過去的「大尋租」變成眾多的「小尋租」而已。
運輸局的拆分 權力遊戲的結果
11月22日鐵道部下發《關於調整鐵道部內部機構設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撤銷鐵道部諮詢調研組、鐵道部客運專線系統集成辦公室,撤銷鐵道部運輸局裝備部、基礎部、客運專線技術部、土地管理部。設立鐵道部運輸局機務部、車輛部、供電部、工務部、電務部。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拆分使得原本集大權於一身的裝備部權力分散,進一步縮小了高鐵招投標灰色利益鏈上的「尋租空間」。
更有鐵路資深人士表示,「裝備部」和「基礎部」拆分的微妙之處還在於將更加有利於今後問責制度的明晰,這無疑是受到動車追尾事故「問責難」思考引發的連鎖反應。
原鐵道部直屬企業主管詹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鐵道部運輸局的拆分算不上甚麼改革,只不過把劉志軍上台後所做的機構調整,又調回到原來的機構設置了。
詹先生認為,這其實都是權力遊戲的結果。真正的企業,應該按需設置部門和職能,但在中共鐵道部,都是因人設部門,幹部一般只能上、不能下,即使出了問題,暫時免職或調用,很可能轉一圈再回來陞遷。
詹先生舉例說,張曙光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劉志軍沒做部長前,張曙光是客車處處長,因到處「點裝」客車配件,從供應商收受賄賂,曾被舉報巨額財產來路不明,數百萬元財產沒有出處,說是太太開公司賺的,後來在保護傘下,不了了之,為了避風頭,被調任瀋陽鐵路局任助理,名曰下放,當時就曾在鐵道部放風說「早晚要回來」。
劉志軍上台後,張曙光很快調回鐵道部,搞出了個裝備部,成了副部長、部長、再到副總工程師。因人設崗,把圈子裡的人,委以重任,把不是圈子裡的人,藉機構調整,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權力拆分 換湯不換藥
詹先生認為,這次鐵道部權力部門的分拆,政企仍然沒有分開,還是自己監管自己,運動員兼裁判員,還是鐵板一塊,只是內部利益再分配,各利益集團根據勢力增減,重新劃分勢力範圍。權力和利益還是保持在同一批少數人手裡。
有鐵路人士認為,因為鐵路系統有自己的公檢法部門,中國的鐵路系統仍然是集採購、運營、監管於一身,缺乏第三方監管,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革機制,透明權力監督,「拆分」只不過是從 「大尋租」變成眾多的「小尋租」。
詹先生認為,從專業角度講,分合各有利弊,太專,利於專業管理,但橫向溝通問題多,配合差。合在一起,表面統一管理,實際辦事效率同樣低,不斷照顧各方利益。在嚴重的官僚風氣之下,變換部門根本解決不了存在的問題。
詹先生表示,像動車這樣的事故,如果沒有真正為民著想的態度,沒有公共約束機制,沒有媒體的監督,內部怎麼變,也解決不了高鐵的安全隱患。
(責任編輯: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