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汪宏量綜合報導)廣東龍川、從化等地的一些農戶早稻種植水稻品種「早兩優336」今年嚴重減產,有些甚至絕收。農戶認定水稻種子有問題,要求種子企業賠償。至今,農戶所得的賠償很少,遠低於成本。
早稻嚴重減產 幾近絕收
7月份是廣東農戶揮鐮收割早稻的夏收季節,今年7月,河源市龍川縣1,200多戶農戶早稻種植水稻品種「早兩優336」卻嚴重減產,有些甚至顆粒無收!
龍川縣黃布鎮的梁先生是水稻種植專業戶,今年有兩畝多田種植了稻種「早兩優336」。他告訴大紀元記者:「到7月,稻田所結出的谷粒都是白穗,兩畝多田,顆粒無收,最後只能放一把火燒了。」
在黃布鎮做零售生意的曾先生對記者說:「全村大部份農戶種植稻種『早兩優336』,收成好一點的,也不到正常收成的百分之十,一部份農戶甚至絕收。」
7月初,龍川縣統計資料顯示,全縣水稻出現失收或絕收的面積共有4,000多畝,其中完全絕收的超過半數。
據《南方日報》微博10月的消息,廣東省的其他一些地方,從化、廉江、紫金、乳源、肇慶、陽江等地,也不同程度的出現類似的情況。
消息稱,從化黃場村農戶黃先生,種植了兩畝多早稻,總共才收穫了100多公斤稻穀,幾乎等於絕收,按照正常收成,每畝至少收400~500公斤稻穀。
農戶:不是稻瘟病 是稻種的問題
中國農資網7月發佈消息稱,廣東省農業廳派出專家,經過實地調查,初步判斷:龍川、從化等地「早兩優336」減產的主要原因是發生稻瘟病,與天氣因素有關。
對於專家的判斷,當地農民不接受。龍川縣黃布鎮的黃女士對記者說:「不是稻瘟病,是種子的問題。我今年種了兩畝多早稻,選的是另一個稻種,不是『早兩優336』,收成很正常,和往年的一樣。」
黃布鎮的水稻專業戶梁先生也否認是稻瘟病,認為是種子的推廣種植問題,梁先生告訴記者:「新稻種都要試種才能大面積推廣種植,稻種『早兩優336』在這裡沒試種過,今年就大面積推廣種植了。農戶根本不知道這個稻種的種植技術,結果就出了問題。」
梁先生向記者表示,年初,他擔心種植新稻種不保險,二十多畝稻田,其中只有兩畝多田種植了「早兩優336」,結果種植其它稻種的沒問題,總體損失還不是很大。
中國國家水稻數據中心資料顯示:「早兩優336」是2006年經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水稻品種,抗稻瘟病。適宜粵北、中北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出現水稻減產或絕產的龍川縣、從化等地,都不是屬於粵北、中北地區。
龍川縣的農戶認為,專家把這次水稻災害歸結於稻瘟病,又將稻瘟病歸於「天氣因素」,無非是為了替有關部門推脫應承擔的責任。
賠償遠低於成本
據瞭解,到10月份,龍川縣種植「早兩優336」的農戶得到了種子供應站的一部份賠償。對此,黃布鎮的梁先生告訴記者:「所得的賠償,遠低於投入的成本。」
梁先生給記者簡單地算了一筆賬:「一畝田得到賠償還不到三百元。而成本包括種子、農藥、化肥、拖拉機、收割機、人工等,至少也得六百元。這樣,辛辛苦苦幹半年,每畝還得倒貼三百元。」
梁先生告訴記者,受災的農戶都叫苦不迭,他們認為種子供應企業與這次早稻災害脫不了干係,理應作出賠償,而現在得到的賠償太低。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種植水稻的大部份是老年人,年輕人很少,老年人沒有其它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為生。
龍川縣黃布鎮的一位農戶對記者說:「一些受災農戶曾到鎮、縣的政府部門反映情況,要求合理的賠償,但是沒得到甚麼結果。老年人去過一兩次之後,由於來來回回很辛苦,又麻煩,就沒再去了,最終結果也可能是不了了之。」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