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要有人燒菜,廚師或許也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上古名臣伊尹,輔佐成湯滅夏桀,他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賢相,也是中國廚師的鼻祖。在他看來,「治大國若烹小鮮」,「尊重食材」、「控制火候」、「五味調和」這些烹飪道理同樣適用於行政治國,所謂小廚房裡也有大學 問。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深厚,菜系菜品豐富多樣,各地的烹調之道也有所不同。要做出正宗的地方風味,就得遵循相應的烹飪法則。例如東北菜講究鹹、香、不膩,食材注重天然性,所以正統的東北菜是沒有任何添加物的,必須用自然的食材做出自然的味道。
另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祕訣」——剛剛參加過新唐人電視臺9月22日至23日舉辦的第四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並獲得優勝獎的東北菜大廚張振祥師傅認為,要把菜做好,關鍵還在於刀工和火候。
張大廚在蒙特利爾市中心康考迪亞大學附近經營著一家飯館——「金石串吧」,菜品以東北菜為主,還有很好吃的烤肉串。
這是一間外觀很不起眼的小店,沒有甚麼醒目的標誌,頗有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店內裝潢也非常樸實自然,幾乎沒有甚麼裝飾,但是乾淨整潔。
張大廚不太擅言辭,講話帶著濃重的東北口音。他說,從18歲起跟隨師傅學藝,主攻東北菜和魯菜。幹了十幾年後,自己開始經營餐館,來蒙城之前曾在北京 開過21年餐館。這家金石串吧,一開始只是經營烤串和小涼菜,後來應客人們的要求一樣一樣地增加了多種炒菜,所以菜單比較雜,各個中國傳統菜系的菜都有。來吃飯的客人除華人之外,也有許多其他族裔的人。不過,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讓客人們吃到地道的中國傳統菜,就是張大廚最樂見之事。
談及多年的烹飪心得時,張大廚說,最主要的就在於刀工和火候。火候到了,刀工不行,菜就沒有形;刀工到了,火候不對,菜就沒有味。只有 刀工和火候全部到位,才能又有形又有味。比如炒裡脊絲強調的是刀工,肉絲要求粗細長短均勻,吃到就是那種「均勻」的口感。而東北菜裡的家常菜「拔絲地瓜」,最講究的就是火候,雖然簡單卻不好做,考驗的是廚師的真功夫:炒糖沸泡要均勻,要聽到糖的沙沙響聲,火不能太急,不然味兒就會變苦。
他還說,過去燒菜主要用鹽、糖、醬 油、醋、辣椒、料酒等基本調料炒出味來,而現在許多地方都靠各種調味料和添加劑來提味或改善口感,有悖於傳統做法,菜的味道和本質都變了。
參加本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是張大廚20多年來第一次參加廚藝比賽。他感慨地說,在國內時,許多比賽的獎項都是內定好的,不願意去作陪襯,因為有沒有「內定」,到比賽現場一看就能看出來,便再也不會去了。
此次張大廚是從蒙特利爾開了6個小時的車到紐約參加大賽的。也許是多年沒參加比賽,他初賽入圍後,在決賽中有點緊張,他在決賽中做指定菜「滑炒裡脊絲」時,誤將「滑炒」做成了「滑溜」。滑溜是要用澱粉煨製一下再滑炒的,而滑炒則不加澱粉,因為這個小失誤,張大廚最終與決賽獎牌失之交臂。
雖然沒有帶回獎牌,張大廚還是覺得這次參賽收穫了不少,在比賽中與海外各地的同行共同交流廚藝心得,也使他感受到濃厚的親情味。經歷這次的磨煉,張大廚的參賽心態已經放鬆了不少,他表示明年如有時間一定還要參賽,並且爭取拿獎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