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導)香港食水七成多來自大陸的東江水。香港發展局建議未來3年與廣東簽訂新的東江水供港協議,費用會每年遞增,未來3年政府要多付4億去購買食水;但強調暫時不會調整水費。
東江水供港協議在年底屆滿,局方希望年底前與廣東省當局簽訂協議,建議2012至2014年,向廣東省購買最多8.2億立方米的東江水,明年的費用為35.38億元,到2014年就增至39.59億元。2012、2013及2014年的水價增幅分別為5.82%、5.78%及5.77%。3年費用共為112.41億元,較2009至2011年的94.49億元,增加17.92億元。發展局解釋,水價增加,是考慮營運成本,包括人民幣匯價及粵港物價指數,認為加幅合理。
香港每年都從廣東省購買的食水約8.2億立方米,但過去10年每年耗水量9億立方米。政府與廣東磋商未來3年供水價格,政府平均每年都要多給4億購買東江水。政府表示,由於建議的2012年購買東江水的全年費用較2011年的現行費用(即33億4,400萬元)為高,需向財委會申請追加撥款3,540萬元。
港府稱暫不加水費
水務署又表示,現時無計劃調整水費。政府已在將軍澳預留土地,興建一座中型的海水化淡廠,未來3年會作詳細規劃研究,每年產量預計至少會有5千萬立方米,估計可提升至9千萬立方米,佔本港用水量超過一成,足夠140萬人口使用。
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則指,為確保供港水質符合標準,在03年用40多億元人民幣進行改造工程。現時供水管道已獨立於其它河道,同時從地面升高,確保不受地面污水滲透污染。
批政府欠議價能力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成員甘乃威議員認為,港府是「肉隨砧板上」,沒能力向廣東討價還價。他指,本港過去數年用水量一直穩定,但東江水價則由兩年前的29億元,飆升至2014年的39億元,認為增幅過高,督促政府加快推行海水化淡,增加跟廣東省談判的能力。
有學者表示,本港應該與廣東省商討,假如東江水有用剩時,透過回購或減低費用,以節省成本。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本港在過去20年,用水量不斷上升,80年代由於工業發展興旺,用水較多,但近年大部份工廠北移,用水量已較前下跌。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黃觀貴亦指出,本港工業已北移,用水量較以前下降,認為政府應檢討買水量,以免浪費食水及金錢。
莊太量認為,東江水的費用每年以2億元遞增,計算通脹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加幅尚算合理,但本港購買東江水後,未必能夠全數用完,可能造成浪費。至於當局研究在港興建海水化淡廠,莊太量說,化淡過程的成本,未必較購買東江水低,最終未必能夠節省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