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文綜合報道)緬甸政府從10月12日開始特赦釋放包括一些著名政治犯在內的大批囚犯,之前也已尊重人民的意願,停建中共方面投資的密松水電站。外界認為,此舉彰顯2010年上任的緬甸政府遠離中共、向西方靠攏、並推行改革的決心。10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評,呼籲西方社會不應袖手旁觀,而應謹慎而積極地參與其中,鼓勵緬甸改革。
緬甸釋放政治犯
緬甸國營廣播及電視台10月11日宣佈,基於總統吳登盛的人道特赦,將於12日開始釋放6,359名年老、殘疾、生病及「道德行為良好」、包括一些著名政治犯在內的大批囚犯。不過,媒體報導並沒有具體指出其中有多少政治犯。緬甸的法律制度不特別區分政治犯,一律以刑法定罪。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其中包括100至300名政治犯。這些政治犯是緬甸軍政權統治時期入獄的,其中包括許多記者、藝術家以及宗教和民主人士。
據法新社報導,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導演扎加納已經於10月12日出獄。緬甸官方媒體以「遵循人道主義」以及其獄中表現良好為由,公佈了釋放扎加納的消息。扎加納於2008年6月被捕,並於同年11月以「干擾公共秩序罪」被判處59年的監禁,隨後獲減刑至35年。扎加納曾與400名志願者一起,為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的災民組建起一家援助機構。因為他拒絕把從民間收集的捐款交給軍政府,而引起了後者動怒。
10月12日,首批獲釋的有120人,除扎加納外,還包括發動示威的僧侶甘比拉。但是,2008年被捕的在緬甸地位僅次於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的民主鬥士、88學運領袖敏哥奈的家人已被告知,這次他並不在特赦名單上。
緬甸當局曾於今年5月和2009年的兩次大赦釋放了2.2萬名囚犯,但人權組織批評說,政治犯僅佔其中的極少數。據信緬甸被關押的政治犯有大約2,000人,其中包括記者、民主活動人士、政府批評人士、參與了2007年反政府抗議活動的僧侶以及要求更大自治權的少數族裔成員。
緬甸「變裝」政府開始「變臉」
緬甸地處東南亞。長期執政緬甸的軍事當局,先後於1988年,血腥鎮壓民主運動;1990年,拒絕承認大選結果,強行解散反對黨;之後,悍然軟禁反對派領導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2007年,再度血腥鎮壓以僧侶為主的民眾請願。中共領導人對之讚賞有加,視如「最親密盟邦」。
去年11月,緬甸軍事當局突然宣佈舉行「大選」,產生了新的政府和議會,在沒有真正反對派參與的情況下,軍方背景的鞏發黨宣佈「勝選」,並由那些脫下軍裝的原軍方將領組成「文職政府」。這也是該國20年以來首次議會選舉。今年2月4日,緬甸議會宣佈前總理吳登盛成為新一屆總統。該國的人權異議人士,外國政府都將這次選舉視為鬧劇。國際社會拒絕承認這一「選舉」結果。新成立的政府雖然表面上是由平民組成,但與軍隊的關係密切。許多人曾經是軍中將領,包括總統吳登盛。
但據法新社報導稱,自從緬甸軍政府下台以來,由新總統吳登盛領導的政府愈發顯示出進行改革的決心。去年11月,無條件釋放被軟禁長達15年的昂山素季,頗令國際社會意外;今年以來,變化更大,放寬了對反對黨的限制,允許流亡者歸國,並表示可能修改「限制政治犯加入政黨」的法律,當局也呼籲與武裝對抗的少數民族舉行和談;今年8月,吳登盛總統與昂山素季首次會面,談及民族和解,接待聯合國人權專員到訪;9月,官方媒體停止刊登反西方口號,解除對境外網站封鎖;10月,緬甸外長訪問美國,會晤美國高級官員,表達回歸文明國際的願望。
「尊重人民意願」 緬甸叫停中資密松大壩工程
9月30日,緬甸總統吳登盛在國會宣佈「尊重人民意願」,「暫停」由中共主導的規模巨大的密松大壩(Myitsone Dam)水力發電站建造計劃。一位匿名的緬甸官員表示:「總統決定停止大壩項目,因政府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政府要尊重人民的意願。」
密松大壩是緬甸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造價36億美元,距雲南騰沖縣約2百多公里。中緬兩國於2006年簽定合約,由中資企業單方出資興建,完工後9成電力將輸往中國大陸,而緬甸政府可享其中2成多的利潤,估計緬甸在前50年可獲逾500億美元收入。密松大壩若建成,將形成面積達766平方公里的水庫;將攔截緬甸的母親河——伊洛瓦底江,猶如中國三峽大壩在緬甸的翻版。
緬甸反對派、保育人士、學者和一些西方組織向來反對伊洛瓦底江發電計劃,認為項目將破壞成千上萬當地克欽少數民族的居所和生計,乃至牽連伊洛瓦底江下游的水稻社區和生態系統。
2011年8月11日,昂山素季對中國緬甸伊江建壩的意見書公開發表。信件列舉了很多弊病。如大壩四周有地理斷層,萬一發生強烈地震,後果不堪設想;必須拆遷非緬族原住民63村,遷移約1萬2千非緬族原住民,若緬甸政府強行拆遷,緬族與非緬族的民族衝突一觸即發等。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認為,緬甸政府這次決定停工,是緬甸民間運動一次「罕有勝利」,也意味著新的緬甸人民政府願意多考慮輿論。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緬甸方面寧可冷落中共政權而向民意讓步的做法實屬罕見。
有評論認為,這是緬甸朝民主化改革邁進的證明,彰顯緬甸並非中共的附庸。政治觀察家亦密切關注緬甸是否正向西方靠攏。
國際反應
西方國家政府,緬甸流亡組織以及國際人權組織,多年來一直要求緬甸當局釋放政治犯。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許多國家以此作為取消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的條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他密切關注緬甸政府在總統吳登盛宣佈實行大赦後釋放部分政治犯的情況。潘基文10月14日在一份聲明中說,他歡迎緬甸釋放這些重要人物。但是,他表示,希望政府確保盡早釋放所有政治犯,以實現其尊重基本人權和法治的承諾。
聯合國秘書長同時認可緬甸政府和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之間的對話,以及當局和少數族裔之間的協商。他呼籲緬甸的所有黨派加倍努力,增強全國團結,使國家走上改革道路,並處理國家面臨的嚴重問題。
美國也歡迎緬甸釋放部分政治犯,但是呼籲緬甸領導人釋放仍然被關押的活動人士。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週三向外界表示,她受到緬甸政府「承諾改革」精神的鼓舞。但對於美國政府來說,對此作出反應時間尚早。隨後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M. Campbell)在曼谷讚揚緬甸有「戲劇性發展」,且表示華盛頓將採取行動,增進與緬甸的關係。
昂山素季所在的全國民主聯盟的發言人說,釋放政治犯應當只是當局表示民主改革誠意的一部分,政府還應當在新聞自由和放鬆審查制度等方面取得改善。
《金融時報》社評:西方不應旁觀緬甸進步
10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評認為,緬甸政府釋放大量政治犯,是表明改革派正在掌握主動的最新信號。如今的問題是,西方該作何反應。
社評認為,西方不應袖手旁觀,而應謹慎而積極地參與其中;緬甸的改革派似乎已佔據上風,西方應對其予以鼓勵。第一步可以是允許更多緬甸官員到西方出行——迄今一些看上去支持改革的官員還在黑名單上。積極接觸不會有甚麼壞處。如果緬甸能夠繼續變革,尤其是如果能夠就此立法,那麼西方應考慮逐漸減少對緬甸的制裁。
社評認為,這樣做當然存在風險,西方也許會被矇騙。但「不作為」帶來的風險更大。如果西方不以某些讓步作為對改革派的激勵,改革派會覺得孤立無援,在國內強硬派的反攻面前更加脆弱。總的來看,緬甸政府看起來正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這讓現在成為數十年來緬甸發生積極改變的最佳時機。西方應幫助推動這一進程,僅僅作為歷史的旁觀者並不可取。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