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恩寵:土地財政,微博和東亞政局(一)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06日訊】歲末年初,中共官方《人民日報》突批和猛批土地財政,2010年是中國大陸民眾微博為工具打破官方壟斷輿論的元年。新的一年,朝韓雙方是戰是和?還是不戰不和都影響著中國大陸的政局。所幸的是80後已全面站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前列。民眾的公民意識將以幾何級增量向前發展,新生代農民工再也不願回到鄉村,他們將在市場經濟和城市化浪潮中帶動大陸農民的政治、經濟、法律及文化地位的大解放。公權無限擴張,最終在經濟利益上與中產階級發生了碰撞、衝突和分裂。每年的七百萬大學、碩士和博士生進入社會找工作,任何一個執政黨都無法再利用高薪、高福利、高官位來全部收買他們的思想與自由……。隨著時間的累積,民眾中傳統的維權方式或許要被邊緣化過度與公權力發生肢體衝突、過度盲目、無效上訪方式,將可能全部被新的維權理念與方式邊緣化……。

《人民日報》突批土地財政

2010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在17版以近整版發表《土地財政不可持續》。文章直指地方政府以地生財,提出從制度層面解決地方政府「錢少事多」的現實難題。

該文除了一些黨文化的意識形態立場和數據外,與我本人在2007年下半年所發表《周正毅現象》和2008年下半年在香港《開放雜誌》發表的《從土地財政到土地腐敗》觀點類同。這也許是執政黨高層中有人「採信和抄襲」了我多年的觀點。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成就,特別是六.四後,在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之後的經濟發展,靠的是土地財政,這是正在揭開的「秘密」。

中國大陸各級政府不炒地就無法發展,若一年不炒地,經濟困難;三年不炒地財政危機;五年不炒地,就面臨自動「垮臺」的局面。當前中國政府空前強大,只是個虛假的表象,諸多方面在唱「空城計」,用毛澤東的話來解讀,或許是個「紙老虎」。

實際上,中國大陸真實現狀是,在經濟財政方面中央政府喜氣洋洋,省級政府穩穩當當,地(區)級政府搖搖晃晃,縣(市)級政府哭嗲罵娘,鄉、鎮政府地動山搖。為應對「人亡政息」的危機,不得不動用國庫的錢,以超過國防軍費得錢來維穩。

《人民日報》發表該文之際,周國大陸一線城市的房價高昂的頭不會低下,部份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還在上漲。文章稱,不少人認為,房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於有些地方為獲取高額土地出讓金,採取種種措施,推高地價,推升房價。更有輿論稱:「工地財政」是高房價的罪魁禍首,「土地財政不除」房價下不來。

《人民日報》提供了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相當於同期地方財政收入的46%左右。在有些縣、市,土地出讓金占預算外財政收入比重已超過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截止目前,北京、上海今年土地出讓金已破千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由於土地供應量約為過去兩年的總和,今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有望突破二萬億元。

我認為,從事實上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突發世界金融海嘯,中國政府投資四億元,兩年後不斷宣稱自己首先度過危機,以此證明中國制度的優越,措施得力,楷稱「中國模式」但現實這個所謂「中國模式」是炒賣土地的發展模式,是瘋狂掠奪土地資源,掠奪農民和城市平民的模式,若各國接收這個模式,那才是一個反人類、反民主的掠奪模式。

《人民日報》稱:土地財政一般指一些地方政府靠出讓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中國土地學會副會長黃小虎說:實際上土地出讓後,地方政府還能獲取包括建築業、房地產業等經營稅為主的財政預算收入,這些收入全部歸地方支配。僅此兩項就佔到地方稅收的近四成。有一些地方,「土地財政」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二財政」,有的甚至成了收入的主要來源。

附著在土地上的收入,還有名目繁多的費。土地從徵用、出讓到規劃建設等環節,土地管理、房產、財政、水利、交通、人防等部門,都會收取不菲的費用。如果算上以土地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地方政府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會更多。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說:

我個人認為,當今中國大陸政府財政收入第一是文明的稅收;第二是土地出讓金的收入;第三是名目繁多的費;第四是同性多年的潛規則,國營、民營、外資、個體公司向上級的進貢和貢獻『福利』;第五是政府以集體或個人名義索賄和受賄。上海70%局級幹部、50%的處級幹部以低價購房,差價在人民幣100萬元以下就赦免就是一例。陳良宇因父親購房少付90萬元定罪,上海才匆忙制定幹部購房差價低於100萬元全部免罪。胡錦濤以反腐為名搞掉政敵陳良宇。又為了穩定「不折騰」保護了上海兩千名局級幹部,其結果只能是執政黨大面積失去人心。東亞韓朝一旦開戰,有多少人會送子參軍?再與共產主義小兄弟朝鮮用鮮血去凝成友誼?屆時也可能發生類似十年「文革」打到走資派或發生蘇東式劇變。但有一點可以信的是,新「文革」發生後,人們不會盲目參與內亂被人利用走向大動亂,人民會用實際行動選出民選政府。上海幫這批幹部,比起當年蘇聯、中、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幹部不知要腐敗多少倍?事實上他們早已準備並實施了逃亡的路線圖。比起當年波蘭的團結工會,中國大陸數億公民掌握了互聯網和微博、視頻。民主陣營中掌握了比團結工會當年更廣泛、更有效的輿論陣地……。

《人民日報》認為,土地財政所帶來的利益聯接機制,最為人病「存在多年的土地財政,實施上早就了征地——賣地——收稅——收費——抵押——再征地的滾動模式,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小映坦言。

《人民日報》文章直指,要維持這一模式並獲取較高收益,就要壓低補償標準征地,在通過拍賣等方式高價出讓。幾萬元一畝征地,幾百萬甚至上億元賣給開發商,征地與賣地之間的巨額利潤,讓不少地方以各種形式規避上級的規劃管制,計劃控制和審批管理,違規、違法用地時有發生,農民「被」上樓現象頻頻上演,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耕地保護也面臨空前壓力,而房地產業是這一模式的下游出口,城市購房者最終為高房價「埋單」。

我個人認為,中國房地產的投資者、開發商的資金95%靠來自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融資。只要有土地財政房價不可能跌,若房價下跌30%,開發投資商就扔下爛尾樓不幹了,越幹越虧本。世界上沒有這種商人,越虧越干,爛尾工程最後只能推向銀行。房價一旦下跌30%左右,那麼預付了30%首付款的住房者就會全面停止再付款銀行,還餘下的本息,就會佔據住房不走,沒有一個執政黨和政府有本事讓住房者趕到大街上,最後吃下「惡果」的仍是銀行。中國大陸銀行唯一由政府壟斷,是政府的命脈,銀行倒閉意味著政府倒閉,實質是執政黨「倒台」。所以中國大陸房地產何時會「破滅」?這是個偽命題,中共是不會主動讓出政權的。

沒有土地財政就沒有鄧小平的治國路線,就沒有新時代的中共。堅持土地財政房價,地價就不會大跌,房價不跌就阻礙了農民進程,阻礙了城市化。堅持土地財政,就使中共中下層黨員、公務員中的中、下層幹部,擠不進權貴的每年七百萬知識份子中的大多數,黨中產階級也購不起房或稱為房奴時,就加速了全國國民對殭化的非民選政府的離心力。中國大陸已在2010年出現了移民潮、低齡留學潮。人們認識讓子女上大學,工作後買房結婚養育後代,購房要上百萬、幾百萬,一套房屋價格為一百萬,二十年中還銀行利息就是二百萬,那不如讓子女到海外留學、移民。

自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開幕後,有相當多包括上海被拆遷房屋的居民,人均一人得拆遷款25萬左右,許多人就讓低齡子女到海外留學。上海留學中介公司平均中介費只需要3萬5千元,一個半月就可將孩子送到美國讀大學預科,語言學校或讀研究生,一年學費和生活費15萬就可。自去年5月1日至年底,我的親朋好友送走了八個孩子到美國、歐洲、香港就讀,都是平民家庭並不富裕的孩子,所幸的是去了半年後,幾乎個個不願再回國發展,半年前還是伸手當文化影響的「愛國學生」,半年後思想上初步與黨文化決裂……。

中共為何突然公開猛批土地財政?相信會引起各界的關注。

相關新聞
鄭恩寵: 論上海企業官蘭先德獲刑
維權律師鄭恩寵疑揭露上海大火被警方帶走
鄭恩寵 :上海大火、上海真相與反思
上海大火頭七後 鄭恩寵律師再度被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