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謝田:中國經濟六大矛盾追根溯源

謝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03日訊】中國學者近來提出,該討論中國是不是「超級納粹大國」,中共是不是納粹黨,建議就中國與納粹德國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加以討論。提問者認為討論自己的祖國是否已經淪為納粹國,是個沉重的話題。但至少從經濟角度看,把中共比做納粹應該算是輕描淡寫。納粹德國的經濟與中國目前的經濟有相像之處,但與中國經濟的六大矛盾和沉屙相比,德國經濟其實更加健康,也因而能支撐希特勒長達六年的戰爭。

一戰後的德國經濟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凡爾賽條約》的負擔,使德國經濟陷入十年困境和二十年代的通貨飛漲。1929年華爾街崩盤後,德國與其他國家一樣受到大蕭條的影響,失業率接近30%,失業人口高達600至1,000萬人。希特勒當上總理之後,其經濟策略包括自給自足(autarky)和修建高速公路(autobahnen)。這個策略在美國也實施過,但成效不彰,但在德國則非常成功。如果人們審視中國在世界經濟衰退、出口不振時的「自主創新」和大修高鐵等策略,就不難發現其相似之處。

希特勒的策略實施五年後,德國居然奇蹟般的消除了失業,他們甚至找不到足夠的工人來填補遺缺。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跟中共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也是「異曲同工」。希特勒曾說,當人們有飯吃並且很高興時,那就是社會主義了;而在中國,則有「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和「千年盛世」之說。當然,希特勒要擴充軍備,花錢速度比經濟成長要快得多,負債也越來越多。中共則是轉移錢財的速度比經濟發展要快得多,所以才會有國富民窮、要把「富民」當首要任務的舉措。

和中國經濟的類同

德國經濟在大蕭條之後,從1934年到1939年,增長速度達8 %-11 %,而德國消化失業人口的速度,是所有國家中最快的。當年的希特勒和今天的中共一樣,都禁止自由工會,不許工人罷工。德國人大力修建水路、鐵路、高速公路,建築業僱員從1933年的60萬,增長到1936年的200萬。希特勒的手段,是讓南歐和巴爾幹成為德國的經濟附庸,他們為德國提供原材料,從德國換回工業製成品。

德國企業得到政府的支援,紛紛成立壟斷、寡頭和卡特兒(cartels)。企業與政府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他們也有能力左右價格和市場。德國政府制定經濟政策幫這些親密的企業盟友發財賺錢,而企業的高管則投桃報李、支持希特勒的政治和軍事目的。

反觀中國政府和大型國企的共舞及利益均霑,電信、交通、銀行業的壟斷,和房地產巨頭搶灘地王,人們會感嘆歷史是多麼驚人的相似。今天,通脹下的中國百姓抱怨工資增長抵不過物價上漲;當年,德國雖然實現了全員工作,但實際工資水準在五年內也下降了四分之一!

中國經濟六大矛盾

去年經濟界提出了中國經濟的六大矛盾,以及中國今年面對的諸多「兩難」。2010年即將過去,回頭看看這些矛盾,會對中國經濟2011年及今後的走向,有更清醒的認識。

中國經濟的六大矛盾,是(一)控制高房價與保住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的矛盾;(二)保持GDP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的矛盾;(三)保持經濟增長與調整經濟結構之間的矛盾;(四)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國家收入之間的矛盾;(五)擴大赤字與增加稅負的矛盾;以及(六)貨幣的收緊與寬鬆的矛盾。這些矛盾粗看起來,好像各自為政、各據山頭,但它們實際上是同一經濟戰略下的產物,有著緊密的連帶關係。

六大矛盾溯源

矛盾之一是中共根本就不願解決的。國家統計局經濟師表示,雖然房價高漲帶來社會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但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一點也不能動搖,不但不能動搖,還要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雖然高房價對百姓不利,但它卻是解決政府財政困難的手段,所以政府是絕對不會在利益面前放手的。

矛盾之二的通脹,現在已進入全面爆發時期,矛盾的尖銳化不言而喻。

矛盾之三是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意在努力推進,試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走向知識經濟。但官方對大規模盜版、侵權、仿冒的縱容,只是背道而馳。

矛盾之四的本質,是「民富」和「國富」的問題。人們都知道中國現在「國富民窮」,而「國富」的本質則是「官富」、「特權富」,因為他們才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主角和獨家受益人。「十二五」規劃要從追求「國強」到強調「民富」,人們該問的是,前十年「國富」的財富哪裡去了?為什麼不能直接分給民眾?

矛盾之五的擴大赤字與增加稅負,在今年政府赤字突破萬億之際,通貨膨脹加劇時民眾對增稅的抵制,矛盾完全不可協調。

矛盾之六,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今天中國通貨膨脹的主因,政府確實是處於兩難的境地。信貸大量投放造成流動性充足、股市樓市泡沫;而收緊貨幣,則危害缺資金的中小企業和農業。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資產價格膨脹之餘,還有金融風暴和滯脹的風險。而專家提出的中國經濟的12個「兩難」,也是六大矛盾的反應。

中國經濟的六大矛盾,追根溯源,其共同的根源就是中共的一黨專制和維護一己私利不計其餘的立場。不管是房市問題,還是通脹、國富、稅負,從本質上看,都是特權階層與民爭利、全力搜刮、不擇手段的體現。只要一黨專制不變,化解矛盾都是空談。評論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的六大矛盾和一打的「兩難」等於一個人同時患了肝炎和糖尿病,治起來相當困難。因為肝炎要補充糖分,糖尿病又害怕糖,所以進退維谷、左右無成。

當然,官媒至今還在繼續忽悠人民,物價局長說穩定物價漲工資最有效,那體制外的市民和農民呢?財政部的所長說,房產稅不是從居民身上割肉,那應當算是割脂減肥?這些河蟹新聞放在官媒的頭版頭條,被國人稱為「火星人的語錄」,看來蠻有道理,只是冤枉了火星的生命。◇

本文轉自205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相關新聞
扣除綠色GDP  中國經濟零成長
分析:過度依賴房地產 中國經濟將「撞牆」
憂歐洲中國經濟 亞股多下跌
紐時:中國經濟百病叢生 當局政策難治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