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

美經濟可望復甦 中國經濟可能二次探底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03日訊】伍凡:上次我們談到「美國減稅中國增稅」,今天我們來談「美國經濟渡過了危機
中國經濟恐二次探底」。美國是全球公認的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是中共自吹的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用對比的方法來比較中美兩國經濟的前景。
Flv下載觀看 WMV下載觀看

草庵: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離開華盛頓去夏威夷渡聖誕假期之前,在白宮的記者會上說,美國已經渡過了經濟危機,目前的重點是就業和經濟增長。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跨越黨派界線通過了關於減稅和失業保險的議案。他說,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措施會使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比他們原先想像的更快。

奧巴馬預期將和新的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積極討論有關如何削減美國在不需要的項目上所耗費的經費,同時把資金投到美國所需要的方面,其中包括教育。他說,他還會就如何平衡預算及為富裕階層減稅的問題上展開辯論。奧巴馬說,美國的目標應當是保持繁榮的中產階層。他說,這一向是美國最大的力量源泉。

伍凡:奧巴馬發表這番講話前,美國商務部報導說,美國經濟在七、八、九這3個月期間的發展超過了原先的預料。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也報告說,11月份的住房銷售比上個月增長了百分之五點六。 2010年,美國經濟實現本輪衰退結束後首個全年增長。消費取代庫存調整,重新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表明美國經濟正在回歸常態增長軌道。據美國商務部已發佈的數據,前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平均為2.6%,其中第一季度為3.7%,第二季度為1.7%,第三季度為2.5%。

草庵:在美國政府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下,美國經濟今年在多方面步入復甦軌道。首先,消費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季度,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增長 2.8%,成為經濟增長中的最大動力。其次,實體經濟逐漸恢復。破產後重組的通用汽車11月1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恢復上市,受到投資者追捧,被市場認為是美國實體經濟復甦的標誌性事件。第三,進出口貿易增加。今年1-9月,美國進口總額為1,731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出口總額為1,352億美元,同比增長18%。第四,財政赤字增幅縮小。截至今年9月底的2010財政年度,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為1.29萬億美元,低於上一財年創記錄的1.42萬億美元。

伍凡:美國2011年的經濟表現可望好過於今年,從以下五大因素。一,消費回籠。美國普查局公佈的11月零售消售額較去年同期大增 7.7%,經通膨調整後為6.3%。 10月薪資較一年前成長3.4%,是兩年半來最大增幅。二,就業好轉。在截至11月底止的過去一年內,每月平均新增7萬個工作,但接下來平均新增工作數可望增加一倍以上。

若形成良性循環,就業增加將有助提升消費者支出,進而使就業增加。三,通膨溫和。就業市場疲弱代表通膨應不致飆升,也代表工資上漲速度不會比生產力提升的速度快多少,因而能抑制單位勞力成本的上揚。四,企業信心增加。或許是因為民間消費增加,獨立企業全國聯合會(NFIB)信心指數也隨著持續攀昇。五,減稅措施定案。減稅確實延緩了財政上的衝擊,使經濟擴張不致減速。

草庵:中國的經濟狀況和美國相比是相反的,前景暗淡。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2010牟12月12日在北京的2010年恩比特(新智庫)經濟論壇上說:「明年中國面臨更為複雜的局面,完全有可能經濟滯脹將進一步加劇,2011年,中國或將面臨二次探底。」賀鏗表示,有別於已開發國家所表現出的低經濟成長率、高通膨、高失業率的「滯脹」(停滯性通貨膨脹)定義,因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長期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一旦明年GDP成長率降至8%,CPI卻達4%,對中國而言就是「滯漲」。

伍凡:賀鏗說,「如果壓通脹,就容易導致經濟進一步下滑,而如果刺激經濟,又容易導致通脹加劇。」 他認為,滯脹已經讓中國經濟陷入兩難困境。

對於造成滯脹的內因,賀鏗分析,「中國長期採取積極財政政策,特別是2009年實施的財政政策導致政府赤字1.05萬億,採取的貨幣寬鬆政策也使新增貸款規模達9.6萬億,這種凱恩斯式的財政投入和擴張顯然不可持續,一旦回覆正常,問題就會出現。」外因方面,與會的中國外匯管理局(SAFE)副局長鄧先宏表示,由於國際上的投資大量湧入,進一步加大通脹壓力,將對金融市場造成較大衝擊。

草庵:12月8日,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說:「中國不光要有長期通脹的準備,經濟還面臨著頃刻衰退的危險。」劉偉強調,由於政策具有時滯性,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國放出了大量貨幣,財政、信貸等方面,這些形成通脹壓力通常是幾個月,甚至需要兩年的時間。

「按兩年時間計算的話,2008年下半年放出了4.9萬億,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應該表現為通脹的壓力了,2009年出去了9.6萬億,應該到2011年成為轉化為現實的通脹壓力,2010年1-6月份我們出去了4.6萬億,應該在2012年前後表現出來,這是擴內需政策的滯後性,中國要做好在未來的一兩年之中,將要承受較大的且長期通脹的思想準備。」

伍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12月22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採訪時表示,中國在金融危機以來因投資過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害要遠勝於同期貪腐數字。

張祥領導的團隊經過一年調研發現,在國家啟動4萬億投資刺激經濟、抗擊金融風暴的過程中,一大批不符要求的大項目、大工程匆匆上馬。最終,高達30%的調研案例宣告失敗。 「而在同期美國刺激經濟的救市項目中,失敗率只有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地方急功近利、缺乏調研便盲目開工、評估專家業務素質不高等等。

草庵:12月2日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論壇上透露,經過金融危機的調整,中國的貨幣存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居全球首位,貨幣存量與GDP的比重超過200%。目前來看,西方發達經濟體的貨幣供應量和GDP的比值在 1以下,而新興市場國家則相對較高,貨幣供應量一般為GDP的1─1.5倍,超過2倍的很少。 」

伍凡:根據官方數據,2000年,中國GDP總量為8.9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3.5萬億元,是GDP的1.5倍;今年9月底,中國GDP總量為26.866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 69.64萬億元,是GDP的2.6倍。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稱,貨幣供應超量將導致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形成泡沫。而姚景源表示,從歷史數據看,經濟過熱、糧食減產和貨幣超量發行是高通脹的三個特徵。

草庵:過去幾年來,獨立評論節目對中國經濟做了大量的評論,我們在評論中持續不斷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如果不徹底變革,如果貪官污吏行為不收斂,中國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一定是死路一條。

今天我們引用中共高官們的講話來再一次證明,我們過去對中國經濟的評論並沒有過時,是正確的。而現在中共高官們出來講話,批評中國經濟的弊病己經為時太晚了。並且,這些中共高官批評中國經濟也還是僅涉及經濟層面而已,絕對不敢涉及政治和社會層面。可以斷言,沒有政治改革,中國經濟不可能徹底改變。而且,中國經濟的崩潰必將導致中共政權垮臺。今天時間到了,再見。

伍凡:再見。

相關新聞
分析:過度依賴房地產 中國經濟將「撞牆」
憂歐洲中國經濟 亞股多下跌
紐時:中國經濟百病叢生 當局政策難治本
俄裔操盤手:中國經濟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