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喬琪報導) 1937年淞滬會戰中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中最後一名在世者最近在四川現身,他是九十一歲高齡的楊根奎,在沒有醫療保障,沒有退休金的情況下,生活陷入了困境,他曾嘗試著找到金堂縣相關部門,但得到的答復是:「那你只有去臺灣找國民黨給你落實政策」。至於楊根奎目前的處境,大紀元記者已於1月24日向中華民國國防部反映,目前由該部處理答復中。
最後一名「八百壯士」在四川現身
1937年淞滬會戰中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浴血奮戰4天4夜,多次擊退日軍的英勇戰史,曾被拍攝成電影,相信讀者熟稔這個故事,也為他們出生入死的愛國情操有所感動。
據《羊城晚報》報導,「八百壯士」中最後一名壯士楊正養於2010年過世,在其病世前12天,即2010年12月4日,一位91歲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參觀四川成都緬懷抗日先輩的《建川博物館》,在淞滬會戰的展廳裏,他搶過講解員的話鋒說:「我當時就是守四行的」,接著繪聲繪形地講述著當時與日軍肉搏的細節。老人濃重的四川口音,讓73年前那場著名戰鬥,重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經查證老人為楊根奎,被確認為「八百壯士」已知最後一名在世者,今年1月他將珍藏已久的三枚銅質證章:「抗戰勝利章」(編號6716)、「中訓團軍真蓉榮譽章軍官證」(編號191)、和一枚上有「24中隊3909」字樣的證章,捐贈給建川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
抗日英雄文革時被劃為黑五類
《羊城晚報》報導,楊根奎1921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金堂縣白果場(現白果鎮)紅廟村的一戶三代鐵匠的貧苦家庭。1936年農曆1月30日在什邡參軍。入伍前,名叫楊耀輝,入伍後改名楊根奎。抗戰勝利後,他返回家鄉金堂縣白果場,用原名字楊耀輝過起了昔日的鐵匠生活。同村人只知道他當過國民黨兵,無人知曉他的軍官及八百壯士的身份。
儘管如此,在「四清運動」中,他還是被劃為黑五類。為了證明自己雖是國軍編制,卻是抗日軍人,從未打過內戰,於是楊根奎將珍藏多年的「謝晉元紀念章」帶到高板區派出所,但此舉卻給他招來更大的禍患,紀念章當場被沒收,人當即被關押。在文革時受盡了非人道的酷刑折磨。
《羊城晚報》指出,他,曾經在四行倉庫作為敢死隊長,血戰沙場;他,曾經在日本戰俘營作為苦力,死裏逃生;他,曾經在文革時期作為「黑五類」,受盡折磨;他,作為一代抗戰老兵,至今生活貧困…
為國抗日卻一無所有
楊根奎有8個子女,目前和小兒子一起居住。以種地和外出打工為生。2005年,楊根奎看到楊養正被評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的報導。楊養正獲得的認同,讓楊根奎欣慰。如今不必再隱姓埋名,可以自豪地講述他的抗戰故事了。但當被問及這些年來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時,回答竟是「一無所有」。
91歲高齡的楊根奎,沒有醫療保障,沒有退休金。他曾嘗試著找到金堂縣相關部門,但他得到的答復是:「那你只有去臺灣找國民黨給你落實政策。」他說:「我是為祖國而抗日的啊!」
楊根奎的右眼幾乎看不見東西,他表示這是守四行倉庫時被日軍使用的催淚彈熏的。如今,老人最大的心願,是能找回當年被沒收的那枚「謝晉元紀念章」。
台灣政府對楊案分派處理中
對楊根奎的晚年無醫療保障,沒有退休金,如其向台灣政府方面申請自身權益,台灣政府將如何處理,本報記者就此問題致電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一位女性在電話中表示,這個案例牽涉的問題太廣,身份確認也是重要的一環,非該會職權所在;而國民黨中央黨部表示,現在黨政分開,建請洽國防部咨詢;國防部接電話的一位女性職員則表示,此係特殊案例,無法立即答復,建議記者以電子郵件反映實情,當局會以書面答復。
本報記者以個人身份,於1月24日以電子郵件給國防部,該部答復處理情況為:「分派處理中」、「請你記住您的受理編號,您可以隨時上網查詢進度及我們回覆的訊息」。
有關楊根奎一事,據網路報導法國獨立觀察家為瞭解國民政府是否還記得當年為國浴血奮戰的國軍將士,致信給台灣馬英九先生,獲得中華民國總統府民意信箱回覆「親愛的網友:您好!您的信件確認已完成!感謝您的來信,我們將會儘快為您處理。謝謝您!」本報對此案將作陸續的追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