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23日訊】(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肖瑞、唐麗編譯報導)近日,英國《郵報》發表一篇文章,稱一些對沖基金認為中國的信貸和經濟增長水平並不能持久,把中國視為世界經濟復甦希望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文章中說,一名對沖基金經理在仔細分析了國家債券、企業信用掉期交易、銀行基準利率和外匯期權後,得出一個結論:應該拋售中國的金融產品。這名希望保持匿名的對沖基金經理說:「(剛剛訪問英國的)中國代表團表示,預計中國經濟將持續兩位數的增長,並且英國已從中受益,但這一切似乎與實際數據不符。我們認為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經歷了信貸泡沫,但其實中國才是最大的泡沫。然而,有人卻把中國當作能使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跳板,這簡直是瘋了。」
根據文章中介紹,還有很多人也持有相同觀點。曾在歐迪(Odey)資產管理公司任要職的休亨.德利先生在伊萊克迪卡(Eclectica)基金下創建了一個面向中國的「問題基金 」(投資於可能賣空或預期會受不好環境影響的公司證券,包括重組、破產、買斷以及與和其它公司重構等方式)。馬克.哈特是一名美國對沖基金經理,他成功地預測了次貸危機和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並因而賺了數百萬美元。他堅信「中國並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正是在此前提下,他創建了一個對沖基金。
文章還提醒大家冷靜面對事實:雖然學者和分析家關於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已有時日,但重要事實是,那些業績非常好的對沖基金,已經開始創建此類問題基金。這個跡象表明,中國的經濟泡沫接近破裂。一位學者說:「經濟學家們的意見經常相左,但是,這些對沖基金的運作則要涉及大量的仔細分析,而且越來越多的面向中國的「問題基金」被創建。
文章作者還發現越來越多的分析師也持悲觀態度。上週,隆巴德街研究所(Lombard Street Research)發出注意中國「已經非常嚴重的本土通脹」的警告。分析師說,數據顯示,在中國持續經濟繁榮的現象不容樂觀:「相反,中國的決策者必須讓經濟放緩。」金融家警告說,英國不但不要依靠中國恢復經濟,而且英國應做好應對中國經濟突變的準備。金融家們認為,中國的需求並不是經濟發展的真實反映,而是由政府製造出來的。
梅菲亞(Mayfiar)對沖基金經理說,當他看到中國關於「鬼城」的一些新聞報導後,他開始著手建立「問題基金」。去年中東的一個電視台,報導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現狀,那裡有可容納百萬居民的建成住宅,但幾乎都無人居住。報導揭示了那裡空蕩蕩的街道、房屋、商店和餐館。當地人更喜歡鄂爾多斯的老城區,他們告訴記者這裡沒有搬遷到新城區的必要。
考瑞安特公司(Corriente)的報告顯示,在過去五年當中,除去出口額,中國只消耗了國內水泥生產量的65%。中國的鋼鐵產量比世界七大鋼鐵生產國的產量總和還多,中國有2億噸鋼鐵生產過剩。在房地產方面,中國有33億平方米的空置樓面,但現在每年還有2億平方米的新樓盤正在被興建,而高房價仍然使城市新房屋對大多數人來說遙不可及。在北京,房價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左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城市的房價已脫離實際。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的維克托.施教授估計,中國的銀行已向當地政府借貸1.7萬億美元(約合1.1萬億英鎊),但其中大部分不創造任何商業價值,只能使其土地價格通脹。
文章作者在結語中說:中國的專家可能認為對沖基金的觀點有些狹隘誇張,而對沖基金也承認他們的時間表可能不那麼準。考瑞安特公司就警告那些投資在100萬美元的投資者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問題基金」在得到最終收益之前,每年虧損可能高達20%。但這似乎是一個很多人都願意承擔的風險,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的經濟泡沫即將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