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合併大戰孟菲斯已勝券在握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1月20日訊】去年12月20日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公立教育學區董事會投票通過了解散學區的動議,然後在兩天時間內召開特別會議批准了會議日誌,從法律上確立了解散動議,並要求Shelby縣選舉委員會安排市區居民投票公決。1月18日,孟菲斯市議會通過決議,有條件批准學區解散,無論市民投票與否,郊區居民已經無法停止兩個學區合併的步伐。

反兼併阻擊戰

從12月20日以來的幾個星期中,代表縣學區利益的議員稱這是「對縣學區的惡意兼併」,並從各個方面拖延,限制和瓦解市區居民投票公決。而代表市區居民的議員們也動員各種力量迫使解散動議公決及時舉行。根據當地報紙發表的一封給編輯的來信所揭示的民意,多數市區居民同意兩個學區的合併是「均貧(市)富(縣)」的最好方法,可以讓每個學生得到平等的教育。

共和黨主持的縣選舉委員會先是要求同時共和黨籍的州選舉委員會提供意見,結果州選舉委員會主席說需要孟菲斯市議會同意才可以全民投票。

孟菲斯市議會一開始表示不願意插手此事,因為市議會每年要提供7400萬美元的經費給市學區,(縣學區沒有市政府資助),如果市學區解散,這筆錢就省下了,而且也不會得罪任何市區選民。所以市政府律師說市議會沒有理由表決,同時說這是郊區議員們企圖拖延解散學區。

星期二1月4日,州檢察長也同意這個意見,孟菲斯市議會不必批准。

星期五1月7日,孟菲斯二十五個選民快速成立了「更好教育協會」,並根據田納西州教育法提出,要求縣議會立即制定學區合併投票日期。

本星期二1月11日,田納西州總檢察長根據民主黨議員哈達威的要求,對田納西法律作出解釋,說這個選舉只在孟菲斯市區內進行,郊區居民沒有發言權。

同日,田納西州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馬克諾里斯提出了一個動議,要求兩個學校系統的合併拖延一年用於研究合併的正確方法,以及讓郊區居民也參加縣範圍的全民公決。

星期四1月13日,諾里斯的動議在參議院已經兩次閱讀通過,在眾議院一次閱讀通過,使得這個提案在共和黨佔多數的兩院通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是這些立法手段已經是遠水不解近渴,在星期五下午,田納西州兩院進入三個星期的休會期,而諾里斯的提案卻沒有能夠在這星期五通過。看到新法律沒有及時通過的可能,共和黨主持的縣選舉委員會說將在下個星期決定市民公決的時間。

郊區妥協被拒,市區大舉進攻

星期五1月14日,縣學區再次向市學區提出妥協,希望以「三年內不提出成立特別學區」為條件,交換市學區放棄解散。已經穩佔上風的市學區董事會討論了這個提議後,覺得很「有娛樂性」,並決定在下個星期的會議中分析這個提議「有多少可相信的和有多少令人害怕的政治因素」。而同時,孟菲斯市議會說,他們將提出一個提案來反制諾里斯的州議會提案。

1月18日星期二,由孟菲斯市議員Shea Flinn主導的一個提案,當天就在市議會通過,有條件的批准了孟菲斯市學區的解散。所謂的「有條件」是:這個通過的法令將在3月21日才生效。

規定一個兩個月後生效的日期,是為了給孟菲斯市議會進退自如的時間。如果諾里斯的提案能夠在三個星期後州議會復會後通過,變成一個法律,那麼孟菲斯也可以因為地方法令通過在先獲得優先。如果在兩個月內,孟菲斯市民投票反對解散學區,市議會也可以在法令生效前修改它並宣佈作廢。如果縣學區繼續拖延,兩個月內無法進行投票,市議會可以宣佈這個法令生效,不通過選舉就直接解散了孟菲斯公立學區。自此,孟菲斯市已經基本上贏得了這場「兼併戰」。

幾個小時後,孟菲斯市學區董事會以七對二,否決了縣學區提出的妥協要求。

展望未來

當然,理論上說,孟菲斯公立學區解散並不等於和縣學區的合併,因為市議會沒有權利把市學區的控制權交給縣學區,但是事實上Shelby縣就剩下一個學區了,那麼根據州法,縣教育委員會必須自動接管這些公立學校。

那麼郊區的小城市市長們在幹甚麼呢?有報導說他們正在討論成立自己獨立的學區,並以自己的小城市作為稅區。如果郊區六個小城市都成立了自己的學區,並把好的教師管理人才以及本地的學生都留在自己的學區內,那麼市學區解散後,只不過「兼併」了郊區空空的學校。

星期三1月19日,孟菲斯地區的一家天主教私立學校開放日,很多家庭前往參觀。該學校校長說,家長們沒有說是因為學區要合併了所以轉學來我們這裡,但是這會是他們思考的一個原因。報導說,在開放日當天就有三個家庭決定從公立學校轉學到這所私立學校。

星期三同一天,一些共和黨籍州議員說,將尋求修改教育法,開放成立新的「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和改革高中老師的終身職位。

再往未來看,學校合併之後,孟菲斯市政府和Shelby縣政府的合併又會在幾年內再次提出來。

相關新聞
孟菲斯舉行中文教育研討會
孟菲斯華裔教育者籌備「Kumon」(公文)課程
孟菲斯市教育系統面臨巨大挑戰
美孟菲斯教育學區濫用稅款被曝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