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胡錦濤上周四展開4天訪美行程,白宮與芝加哥汽車零件廠歡迎他,但不是因為他中共國家主席的黨魁身份,而是被當作代表中國的外國元首。不過,由於中共向來黨政不分,華府總是搞不清楚到底北京是誰在決策,以及要跟誰談判。
據《華盛頓郵報》16日報導,過去一年來,華府與北京在貿易、匯率、朝鮮、南中國海等諸多問題上經常爆發口角,兩國緊張關係與日俱增。有鑑於2009年11月,奧巴馬的北京之行被中共冷處理,本周奧巴馬與胡錦濤的會談顯得格外重要,備受各界矚目。
有人認為,胡錦濤此行可能會向華府示強,讓其確認中國崛起的地位,但同時也有安撫華府的用意。美國前副總統錢尼安全顧問、普林斯頓教授弗里德柏格(Aaron Friedberg)形容,胡此行「是為了讓牙膏縮回管子去,進而穩定雙方關係。」
不過,中國逐漸富強後,胡的領導地位變得模糊,有人認為他的權力被削弱了。克林頓時代的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謝淑麗說:「中國不再是毛、鄧等強人一人領導之下了,而是一個集體的寡頭政治。」
1997年鄧小平死後,中共領導人權力弱化的現象開始加速,除了反映社會、政府、領導人格被神化等不斷複雜的因素外,也反映了官僚體系中施與受的共識。
報導說,中共這個屠殺8千萬人民的邪黨,仍然裹著中國的外衣,迅速消滅直接挑戰其權威者,但其本身卻是各種不同利益互相競爭的集合體。它不再用意識型態統合,而是結合國家主義,連結了中國過去的驕傲與當前沙文主義(jingoism,或愛國主義)的成就。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美國總希望中國能變得更多角化」,現在已經如此了,美國「必須習慣它」,換言之,中共的外交決策「未來將越來越像美國了」。
很大的不同是,中共掌權者的有力聲音只會在私底下被聽到。謝淑麗說:「這是中共最大的挫折和矛盾」,「它擁有一個向全球開放的活力市場經濟,但決策過程卻非常、非常不透明。」
美國對中共領導的困惑也延伸到胡錦濤。例如,據某位美國資深官員透露,11日(上周二)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與胡的會議中,胡錦濤似乎不知道他的軍隊剛剛試飛隱形戰機,他問中共國防部長梁光烈說:「是真的嗎?」
對於朝鮮問題,中共的政策顯然被國家利益所主導,例如,防堵難民潮湧進國界,但更重要的是,中共與朝鮮共黨長期的唇齒親密關係。目前,北京日常處理平壤事務的窗口並非外交部,而是中共的對外聯絡部。
前白宮安全事務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維克托.查(Victor Cha)回憶道:「對我們來說,中共在朝鮮事務上的決策總是一個黑箱。不僅有共黨,還有外交部與軍隊。」北京的外交官「只是在檯面上露臉的人,但我不認為他們掌控全盤的政策。」
他還說,美國的官員對於朝鮮問題,與中共外交部經常有建設性的頻繁接觸,但他們不是直接主管的部門,「我不記得與中共的黨方面見過面。」
在胡訪美之前,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這似乎在投美國所好,中共央行似乎有意用升值化解國內通脹問題。但專家質疑,在匯率方面,中共央行的權力不及美國的聯準會,反而為出口不斷叫囂的商務部,一直在抗拒人民幣升值。
中共國務院或內閣,或許會做出裁決,但最後的決策應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其議程、審議與決策完全是秘密的。西北大學中國政經學者史宗瀚說:「沒有人能知道誰做了某個特定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