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政治置入性行銷民主社會之害

唐浩

人氣 3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7日訊】台灣立法院日前在朝野一致共識下,迅速三讀通過法案,限制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企事業、政府捐助基金50%以上的財團法人,以及政府轉投資資本達50%以上的事業,不得在媒體上從事置入性行銷(又稱「業配新聞」)。

回顧整起事件,去年12月13日,前《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以一篇公開的離職宣言揭露台灣媒體在新聞報導中收受政府置入性行銷的嚴重性,引發社會及新聞業界的廣大迴響,一百多位傳播學者隨即出面,連署表達反對政治置入性行銷,甚至連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也公開表達反對。

最終,在短短不到1個月的時間,立法院便迅速完成立法禁止這項「新聞買賣」。立法院以超高效率回應民意對業配新聞的高度不滿與強烈憂慮,實乃由於業配新聞具有幾項弊端:

一是政府變相箝制言論,造成社會極權主義化。套句黃哲斌的用語,業配新聞等於是「政府左手伸進人民口袋,拿錢賄賂媒體,再將右手伸進人民腦袋」。業配新聞充斥媒體的結果,必將縮限言論市場的多樣性,最後造成媒體上只有符合政府立場的消息才能獲予刊登,其他異見或質疑都將遭到消音。一個民主政府,若透過業配新聞為媒體、社會帶來「反民主」的後遺症,豈不荒謬?

二是新聞變買賣,媒體失公信。業配新聞固然可以讓媒體獲得短期的金錢收益,但這無疑是飲鴆止渴,終將自斃。因為媒體之所以獲得閱聽大眾的收視,根本原因來自媒體的「公信力」,大家相信媒體會報導真相、事實。如今媒體為錢自廢武功,把最可貴的「公信力」廉價賤賣,不僅猶如職棒打假球,必遭觀眾唾棄,同時也讓媒體自己遭到業配「買主」的鄙夷與輕蔑。

三是記者成業務員,不追真相改追錢。許多資深同業多次向筆者埋怨道:「現在的記者,是美容師、是公關,只要給錢就幫你打扮漂亮。」多家媒體甚至變本加厲,考核記者表現的標準不再是跑出獨家新聞的數量,而是拉到的業配新聞數量與金額,記者與業務員已經殊無二致,差別只在推銷的產品是汽車、保險、靈骨塔或新聞的差異。如此不僅讓記者的信譽、地位遭受各方質疑與輕蔑,記者的專業能力也屢遭箝制,由「買主」來主導新聞報導的內容。

四是媒體無真相,民眾易誤判。業配新聞用單面宣傳來阻絕多元聲音,將使社會的真相遭受綑綁,閱聽大眾接受的盡是片面之詞或虛假訊息,可能導致生活中的種種錯誤判斷與決策,從而造成巨大損失。@

相關新聞
唐浩:民主政治之誤 媒體有責
唐浩:人口老化 正在改變世界權力版圖
唐浩:全球報業衰退 印度成媒體新興市場
唐浩:拜金至上 媒體把自己越做越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