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轉換 :我是領導人,我也是教練

陳朝益 David Dan

人氣 115
標籤:

領導人在辦公室的角色和責任是清楚的,員工也認同,這是不能改變的,就好似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總是父母的角色。

雖然因人而有些不同,但是「潛規則」裡它是一樣的;領導人有決策權;企業目標的制定權以及對員工的考績及薪資有絕對的發言權,這些是他們與員工間的「無形疆界」,那如何扮演好「教練者」的角色呢?

這就是「角色轉換」的技術。

我舉一個例子來做說明:

一個團隊領導人在面對團隊成員在溝通團隊目標時,他開始會說:我們企業對我們團隊在今年的期望是「業績成長百分之二十,新客戶開發十個,新產品占今年營業額百分之三十」。我想和各位來一起探討:

這個目標我們的感覺怎麼樣?還妥當嗎?貼近實際嗎?大家表達一下各位的感受。

它和我們團隊自己目標的差距有多大?為什麼?

我們願接受這目標嗎?

如果接受,我們可能面對什麼困難?

我們需要哪些資源?

我們準備怎麼做?

何時開始啟動?

在宣佈目標時,他是領導人,當進入討論時,他可以轉換成教練,用教練技術參與討論。

當企業領導人要以「教練」的角色參與團隊討論或與員工一對一對談時,他要讓員工很清楚的知道「我是教練」,「我以平等的位置參與討論,我會傾聽你的想法」,這是員工的時間和專案,員工必須決定並負責。

而領導人的參與或提供訊息是:「提供所有他個人知道的可能選項」來幫助團隊提高目標及決策品質,最後還是要員工對自己的決策負責,這是聯想的所謂「務虛會」,不是「業務檢討會」。

作為一個「專業教練」,也會面對這個機會,當學員的能力爬升到一個地步而沒法做突破時,教練可以「轉換」角色,參與「頭腦風暴」的訊息提供,讓學員有多些的選項,再轉回做企業教練的角色;在提供訊息時不要加添個人意見,也最好提供多個訊息加進學員的選項裡,否則學員常會誤認為這是「命令」而忘了自己的責任。

如何做「有效溝通」?我不關心,所以我不知道

溝通有好幾個層次, 比如說企業要進行一個「新項目」,領導層已經對員工宣佈了,這是員工的可能三種反應:(圖7.3)


(圖7.3)

第一:我不知道。(這不關我事,我不關心;也可能是被員工自己的偏見濾掉了)

第二:我知道,可是我不喜歡它。(對事件的排斥或恐懼)

第三:我知道,可是我不相信會成功。(我對領導人的不信任,所以我把我的面具帶上)

面對這些典型的反應,先要「靜下來」,我曾提到要停下來「停,思,決,再行」,這是一個實例的應用。

在面對新的改變,我們會抗拒反對,可能是基於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變成我們的直覺反應,為了我們的安全需求,我們可能「帶上面具,避免見面,退縮,閉口不言」,有些人則會「控制,攻擊,貼標籤,甚至暴力相向」。

你可以用的最好解決辦法是:

慢下來,靜下來,開始與自己對話:我要什麼?這是什麼?

由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我站在他(她)的角度,我會這麼想?

主動的和對方交流,多發問,傾聽對方的意見。

對一些不同的部分,保持好奇心,多發問,澄清動機及看法。

先確認相同的部分,也瞭解不同的部分。

處理不同的部分:我知道你不同意或不喜歡這個部分,但是你知我的責任必須完成這任務,請你告訴我我們怎麼合作來達成使命?

最好的方法是在較輕鬆的場合來交談,不要太嚴肅。

員工對多數的改變是抗拒的,因為他們必須離開「舒適區」來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他們戴上面具,但很多領導人卻認為「大家都同意了」。這是我常用對抗拒的測試問卷:

你知道有些改變要發生了嗎?

你同意這些改變嗎?

你個人的反應是什麼?

你認為我們的領導可以帶領我們做好這個改變嗎?

還有哪些事或訊息你想和我分享的嗎?

只要對企業內部員工做不記名的面試,這些問題就會快速的浮現,但是大多企業內的領導人卻沒法發覺。@(待續)

摘編自 《幫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能問會聽、不靠權力,未來企業最需要的教練型主管》 大寫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開除員工,只為了不想失敗…
網際網路轉大人:山裡有真金
壟斷企業是中共的生命線
教練的百寶箱:幫人看見自己的幾道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