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09月24日訊】GBCCA藝文小集文學講座將於10月3日(週日)晚6:45PM,邀請蔡欣欣教授主講「穿花尋路─台灣傳統戲曲的現代景觀」,歡迎有興趣者前往聽講。
據趙小怡會長表示,曾在台灣劇壇生根發展的戲曲劇種有七子戲、九甲戲、亂彈戲、四平戲、京劇、昆劇、豫劇、客家戲、歌仔戲、布袋戲、傀儡戲與皮影戲等。這些劇種或傳承自彼岸或孕生於本土,或依附在民間信仰與歲時節慶,或壯大於商業市場乃至大眾傳媒,形成或屬於子弟自娛的業餘社團,或成為廟會民戲的外台戲班,或進軍劇場內台的職業劇團,或隸屬軍政文教體制的公家團隊。然隨著時代社會的轉型變遷,環繫著人文思潮的涵養撞擊,雖部份劇種仍承繼著「原鄉」的創作理念及藝術風格,然有些劇種則已然逐漸型塑出台灣「在地」的劇種生態、美學特質與劇藝風格。
新世紀的台灣傳統戲曲,在「廟會外台」與「戲院內台」間穿梭來去,在「中大型現代劇場」與「實驗小劇場」裡巡梭遊走,以及在「影視媒體」與「電子網絡」的跨界聯姻下,既有著廟會劇場的草根風情,也有著現代劇場的精緻容顏,更有著實驗小劇場的創新丰姿,以及在傳媒網絡播映的螢幕影像等繽紛多姿的各種劇藝樣貌。此正展示了台灣傳統戲曲,採取了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產」模式,以持續維繫與更新因應時代的生存之道,拓展「請戲演出」的營運機制,催化「劇藝型態」的多元發展及現代景觀。
蔡欣欣教授獲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並在政大中國文學系任教授,目前是哈佛東亞語言與文明系Fulbright訪問學者。由於長期投注於傳統戲曲的學術研究與當代劇壇的觀察參與,曾獲得2006年中國「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以及2009年中國文藝獎章「戲劇評論」獎。著有《雜技與戲曲之發展研究─從先秦角抵到元代雜劇》、《台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台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雜技與戲曲》與《月明冰雪闌─有情阿嬤洪明雪的歌仔戲人生》等書。
演講會後有茶點招待。會員免費,非會員$3,文協地址:437 Cherry Street,West Newton,聯絡趙小怡:781-738-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