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代人中秋節 習俗觀念大不同

人氣 471
標籤:

【大紀元09月2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近日,新京報發起網絡調查,六成被調查者表示,今年將「睡過」中秋。針對今年中秋節是否會和父母家人團圓,只有27%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會」,有52%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不會」。

與之相反,部分中老年人士認為以前的中秋節卻充滿了歡樂的氣氛,闔家團圓,快快樂樂。現代人的快節奏也使得人們很難再去靜心享受一下節日的氣氛。

現代人:不團圓的中秋

此次調查中,有超過五成的網友表示,因為與家人兩地分居,中秋節不方便和家人團圓。年輕人普遍表示感受不到傳統的氣氛。僅僅把中秋當作一次可以放假休息的機會,這其中有六成左右的年輕人,選擇宅在家裡休息。

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俗稱團圓節。在過去,百姓十分重視這一天,家人團圓,一起賞月、游園。而經過變遷,如今的中秋節早已少了些民俗的味道,團圓的概念也漸漸淡化。

「其實並不是不想過傳統節日,是客觀原因不允許。」在北京某企業工作的單世強不能回家鄉度過這個中秋。他表示原因是這個假期有些短,回趟家耗時又費錢。單世強說,中秋節也因此在他心中的印象越發淡化,他反而會選擇和新同事、老同學一起聚會度過這個小長假。

對於中秋節的看法,六成以上網友仍認為是「傳統重要節日」,但近四成的人認為「順應時代,不必強求」。「我們現在工作都很忙,拉幾個朋友出去玩,也算是過節了。」都市白領薛婷婷這樣認為。

老人:令人懷念的中秋

闔家團聚、擺月餅、吃水果、玩兔兒爺……這是70歲的老北京人陳大椿對早年京城中秋的印象。家住南池子社區的陳大椿出生在解放前的西交民巷。他小時候,那兒修車鋪、糧店、飯館、銀行俱全,在京城大小算條旺市「商業街」。

「那個年代,老百姓是很重視過團圓節的。」陳大椿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兩個院子,一到過中秋節,全家老少一般會聚集在中院裡,將買來的月餅在院內擺開,全家人圍坐桌前,一塊兒觀賞天上圓圓的月亮。大人們除了吃飯,還要喝上幾盅酒。

「像一些大戶人家,還會自己烤月餅。」但最令兒時的陳大椿感興趣的不是吃,而是玩兔兒爺。那是每年老北京人中秋時節才能買到的稀罕玩藝兒。一到過節,陳大椿都會跟家裡大人央求買兔兒爺,而因為這個特殊的日子,孩子們的小願望都能被滿足。

「兔兒爺洗澡——癱啦、兔兒爺拍心口——沒心沒肺。」陳大椿現在還能想起這些歇後語。

青年:力不從心的中秋

57歲的郝朝陽的記憶裡,小時候年年團圓。那時候,全家從下午就開始准備晚餐。而且,所有人在中秋節都有假期,氣氛跟過年一樣。

她年年吃姥姥家的「自來紅、自來白」月餅,皮酥、裡面還有冰糖、果脯。「姥姥會先把月餅裝盤子裡,仔細地切成一牙一牙的。」想起當時的情景,郝朝陽目光停頓了一陣。她說,現在北京只有一些老字號才有正宗的「自來紅、自來白」,但是,味道和小時候不一樣了。「姥姥切開的月餅,才能那麼香。」

晚飯後,姥姥會收拾一張桌子,然後把各種水果裝盤子擺上去。郝朝陽記得那叫「貢月亮」,而孩子們就等這個時刻,享用水果了。按照不同的吉祥寓意,水果擺好後,姥姥就拉著家裡的女孩子朝著月亮的方向拜一拜。那時還小,郝朝陽不知道姥姥口中念念有詞地說些什麼,只知道搶著要水果。

但是,等她步入青年時代,有了自己的家庭時,很難有這樣的團圓飯了。每年的中秋,成了她工作最忙的時候,經常加班的她很難陪家人享受中秋節,有時候回家都八九點了,家人已經休息了。

「現在大家都住樓房,小區花園裡停滿了車,這項習俗只能成為記憶了,總不能在一群車裡拜月亮。」郝朝陽說。

相關新聞
華醫科大辦中秋體驗 外國人做月餅
帶大閘蟹闖關  台灣罰3000
南北韓對家屬重逢聚點有歧見
南韓上班族中秋多感負擔沉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