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鞠波編譯報導)常久以來,科技產業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動力,最能領導美國經濟復甦的產業。在這次的經濟衰退中,科技產業遭到的打擊相對較小,同時該行業今年的利潤一直上升,但在美國為創造就業機會而掙扎之際,高科技公司雇人的速度也很緩慢,並未起到領導性的作用,凸顯出解決持續高失業問題的困難度。
九月初公布的就業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八月私營企業雇人稍有起色,但全美平均失業率仍維持在9.6%的水平。這個令人失望的就業趨勢使得專家質疑科技產業對解決高失業問題的作用。同時經濟學家們也困惑,如果高科技產業不產生新工作機會,那麼哪個產業會呢?
包括八月份的就業數據在內,政府的數字顯示,高技術領域的工作機會實際上正在緩慢減少。
從去年以來,計算機系統設計和互聯網出版業的就業增長緩慢;在數據處理和軟件出版領域的就業則出現減少。此外,計算機科學家、系統分析師、以及計算機編程員等行業今年二季度的失業率都達到了6%左右。和製造業相比,這個數字看起來還不錯,但與其它白領行業相比,仍然偏高。
此外,負責追蹤科技人材就業的經濟學家們發現,包括IBM在內的許多公司,在美國本土裁員,但在海外大舉擴招員工。
羅切斯特技術學院(RIT)公共政策助理教授希拉表示,很多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如:甲骨文(Oracle)這樣的核心軟件公司都在將讓公司全球化、在全球範圍內雇用技術人員。 除了更多的自動化阻礙了科技業就業增長,海外高水平技術勞工的競爭是另外一個原因。這導致美國本土員工的技術水平不能滿足高科技公司對前沿技術的要求,再加上同等技術水平的員工在海外的工資水平要低得多。
49歲的軟件工程師曼恩今年六月份時失去了工作。她的雇主關閉了在俄勒岡州科瓦利斯市的分公司,將工作轉移到中國。曼恩在方圓50英里半徑範圍內尋找就業機會,遞交了很多申請表,但一直未能如願。
在過去,外流最嚴重的工作大都屬於低技術類。但新興經濟體長期以來在數理教育的投資正在產生收穫,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
過去的高端技術已經變成普通技術,如編程語言C++已經成為「國際語言」,美國的計算機人員要與來自印度及中國的同業競爭。除了較低的工資水平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也處於成長之勢,讓企業更有理由在世界各角落進行本土化。
羅格斯大學公共政策學教授薩爾斯曼說:「人們過去假設,高端的服務類工作、知識型工作、研發工作會留在美國,而所有低端工作都慢慢轉移到新興市場國家;但這個結構已經被顛覆,越來越多的創新來自於新興市場。」
奧巴馬政府目前大力強調數學和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並呼籲美國公司在清潔能源等領域取得領導地位,但曼恩和其他專業人士的經歷顯示,科技產業未必就是美國就業市場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