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末代會考放榜 有喜有憂

人氣 622
標籤: ,

【大紀元8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鄭麗駒香港報道)陪伴香港人走過70多年滄桑歲月的中學會考制度,隨著昨日最後一次放榜畫上句號。由於新制的中學文憑試並不可以報考10科,16名新鮮出爐的十優狀元將成為香港歷史上的「末代十優狀元」,他們為獲得佳績而激動不已,又對香港這項「會考舊制」的集體回憶感到不捨。幾乎每一個十優狀元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有母親甚至辭職照料孩子,終於盼得兒子成才,激動不已;而成績不理想或沒有成功升學的學生則和相伴的家長百般滋味在心頭,未來幾天將為中六學額奔波。

在今年12.2萬名考生中,有16人考獲8科A級及中英文5*級成績,成為10優狀元,其中包括12男4女,總數比去年增加3人。他們大部份來自傳統名校,其中聖若瑟書院佔4名,皇仁及拔萃女書院各佔3人,喇沙書院有2人,英皇書院、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觀塘瑪利諾書院則各有一人。符合入讀中六成績要求即6科或以上合格的考生共有58,699人,較去年多出0.7%。


今屆末代會考共誕生16名十憂狀元,其中港島區傳統名校皇仁書院有3位,分別為譚嘉裕(左)、趙致遠(中)、郭捷彬(右)。(攝影:鄺天明/大紀元)


十優生郭捷彬獲父母到場打氣。他們一家是八十年代大陸移民,母親郭太今年特別辭工在家,陪伴兒子度過會考,對兒子獲得佳績激動不已。(攝影:鄺天明/大紀元)


皇仁十優生趙致遠和媽媽合攝。(攝影:鄺天明/大紀元)

皇仁同班三子登十優榜

過往一直盛產「十優」的港島區傳統名校皇仁書院,今年由譚嘉裕、趙致遠和郭捷彬三位同學上榜。他們是同班同學,對同時登榜喜上眉梢。在校長李樂然口中「數學非常優秀」的譚嘉裕,兩年前已代表香港參加第九屆青少年數學國際城市邀請賽獲得金獎,上月還作為香港代表隊六名成員之一,參加第5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奪魁。他說,沒有料到自己會成為十優,但對於考獲好成績不會感到太大壓力,「好像平時考試一樣,盡自己能力去表現自己就可以了」。

另外兩名十優生都有家人到場打氣。郭捷彬一家是印尼歸國華僑,81年由大陸雲南申請來港。郭父來港後從事運輸行業,收入不高,要養大兩個兒子「非常艱難」。郭母早年一直辭職在家照料郭和哥哥,但近兩年逼於生計外出打工,今年適逢小兒會考,郭母思前想後,決定再次辭職專心照料兒子生活。昨日獲悉郭考得十優,一家人激動落淚。

感謝慈母偉大母愛

郭捷彬激動地說:「我要多謝媽媽,她讓我感到母愛的偉大。媽媽從小都愛惜我,對我的性格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他又說,現在最想報答父母的,不只是言語上的感謝,而希望在未來的人生中達到他們的期望:「他們不是想我做些甚麼,而是希望我開開心心做一個好人。」

郭母眼望著兒子成才,感觸良多。她說,辭職在家並不是想給兒子壓力,而是希望陪伴他走完會考的路,對兒子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將來服務社會」。


最後一屆會考昨日放榜,今年有16名考生考獲十優成績,12人是男生,4人是女生,其中拔萃女書院有3名十優生。左起:蘇奕嘉、余煦彥和陸恩。(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女拔萃校長劉靳麗娟(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至於位於九龍的拔萃女書院,成績僅次於皇仁,有三名十優狀元,全部都是理科生,而六優以上的尖子共有18個。十優生余煦彥原本以為只得6A,沒有想過居然成為10A。她說,自己在校內的成績並不突出,對考到十優又開心又驚訝。她中四時也有參加其它課外活動,學敲擊樂、去游泳,成功秘訣就是勞逸結合:「上課時要留心和抄筆記,有時我讀書1個半小時後,會休息15分鐘至半小時,這樣不容易分心,效果比較好。」十優生陸恩說,她靠平日努力溫習,不會臨急抱佛腳,家人沒有給自己壓力。
另一位十優生蘇奕嘉,不喜歡被標籤為末代會考生:「因為會增加壓力,無論新制或舊制,只要努力讀書,都可以取得好成績。」她又坦言始終喜歡舊制多一點:「其實我挺喜歡會考,因為可以容許我們考十科,有更多讀其它科的機會。」

備考之餘不忘運動減壓

同校的鄭栩熒讀理科考到7優,她是學校田徑隊員,平時用跑步來減壓。母親鄭太說,家長對子女緊張是必須的,但也要給他們一些空間。「過份緊張的時候做父母就要疏導她,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動,看戲或和她聊家常,使她放鬆一下。」

吳靖文考獲八優,除了溫書之外,一直都有做運動如游泳,平時晚上11點就睡覺,很會分配時間。她很開心得到這樣的成績,也表示多謝父母。

對於女拔萃在末屆會考的表現,校長劉靳麗娟說:「我們很感恩,成績維持一貫的表現,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太大壓力,那只是一個制度,我們的餡是一樣。」今後考試制度轉變,考生們應該用平常心去對待。明年實行新制,同學會讀4個主科:中、英、數和通識教學;另外根據她們的能力和興趣,學生再多讀3、4科。她說:「培育學生是我們的責任,在我們心目中只要學生盡了力,她取得她應得的成績,她在我心目中就是狀元。」

至於該校學生的升學意向,劉校長就說,絕大部份學生會選留原校,有少數會去外國升學。「英文科全部學生都合格,我們的優良率達到98%,超過一半的學生是5星。中文有99.4%學生合格,有一個可能失手。數學全部合格。」


考生父母緊張地幫忙子女選報升學志願。(攝影:鄺天明/大紀元)

剩餘學額不足四千

考得好成績固然開心,但拿不到理想成績,有考生則心情沉重甚至大哭。皇仁書院的莫亦凡來學校拿成績單後,一言不發,家人在旁安慰他。他對記者說,只考到30分6A,沒有達到之前預期的8A,雖然仍可以升讀原校,但很不開心。「考試前身體不好,一直病,所以沒有發揮得很好,成績比預想的差了好多。」

許許多多不在名校就讀的考生,遠遠沒有攀上他的運氣。一名入讀九龍塘學校的女學生,只考了13分,當場大哭起來,家長也難過不已。但面對失落,同學之間也往往互勉自強不怠。

今年公營學校的中六學額只有26,150個,連同直資、國際學校和私營學校的中六學額共有3.4萬多個,即有2.4萬多名符合入讀中六最低要求的考生要另覓出路。經過昨日一輪衝刺,中六收生程序第二階段第一部份結束,全港6個聯招中心停止運作,剩餘不足4千個學額。

沙田及大埔中學剩餘逾300個學額;觀塘及黃大仙有約200多個學額;中西區同新界北區的學額較少,不足100個。

第二階段第二部份今早9時開始,考獲14分或以上的考生,可到仍有學額的中學申請入讀。

會考至今逾70年歷史

香港中學會考肇始於1935年,當年由香港大學始辦全港中學畢業會考,至今逾70年歷史,期間曾分辦英文中學會考及中文中學會考等。至1978年,即 33年前才確立由新成立的考試局接辦的現代會考制度,1987年首次容許考生報考10科,自此每屆十優狀元皆成為社會焦點。其中2006年會考放榜共有25名狀元,是歷屆之最。

根據考試局提供的資料,過去33年由考試局舉辦的中學會考,共有4,370,000人次報考,報考人數最多一年為1993年,有172,321人報考;歷年合共評卷35,000,000份;超逾950,000人次參與歷屆會考的考評工作。◇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溫哥華商人售 行李箱貼紙 犯罪圖案引關注
「會考寬頻」為考生放榜紓壓
港教育局不建議考生重讀舊中五
劉燁:《硬漢2》票房好就生寶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