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5日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小組近期進行了一項有趣,但令人沮喪的社會經濟系列實驗。研究結果發現: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更慷慨,更有可能捐款給慈善機構。
據媽媽邏輯網站(momlogic.com)報導,加州大學博士生皮福(Paul Piff)和他的研究人員、參與者完成了一份關於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的問卷報告,並在幾天後每人提供10美元供匿名分享轉讓。研究結果顯示:低收入檔次的人群更大方。
最近一項全國調查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低收入者比富人,更會將他們辛苦賺來的錢贈與慈善機構。據統計,目前在美國,最富有的1%美國人擁有超過最低層90%的普通民眾的財富。皮福和他的同事們的這個研究結果,相當具有意義。
即將刊登在《人格與社會心理》期刊上的該研究寫道:「我們的數據表明,一個具有諷刺意味和自我持續的動態可部分解釋這一趨勢。鑒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可能更多地會捐出他們的金錢,而社會上層人們更可能傾向於守住自己的財富。這種社會上層和社會下層在給予與守財之間的差異模式可能會加劇社會的經濟不平等。」
皮福和他的研究人員,包括廣泛善行科學中心的教員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根據明確的心理學證據,再度進行了第二次的試驗,亦即證明人們擁有的財富越少,贈予的越多。
在測試中,參與者要表明,他們認為人們應當如何分配他們的年收入。他們可以選擇從事慈善捐助、娛樂、食物和其他雜項等。該活動的重點是使他們感到在社會狀態欄上處於較高或較低的位置。這一實驗再次證明:社會層次較低者反而拿出較高的比例用於慈善捐助。
研究人員還發現有證據表明,人們施以同情心和慷慨的行為,也許可以解釋他們對他人的平等和情感相通的高度關注。雖然在另一方面,當研究人員誘發了高層次社會人們的同情時,他們也會表現出和普通民眾一樣多的同情心(如果不是更多)。
研究人員認為,「富人」或是「窮人」未必在社會行為中顯現出來,但那卻是他們對他人施以同情心的起始點。
皮福和他的同事在以前的研究中發現,低收入者可能富有同情心,因為他們更緊密地維繫人際關係和依賴他人,因此也更善解人意,但隨着低收入者財富的增加和社會地位的提高,能夠感受他人的能力,包括建立在曾經和他們緊密聯繫的低收入者的情感卻消失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