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漢紐約談台航太工業遠景

5年內發射12顆衛星 氣象預測準確性增加

人氣 8

【大紀元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35屆年會8月21日晚於法拉盛喜來登大酒店圓滿結束。專程前來參加年會的中華民國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博士以「台灣的航太項目」為題介紹了近年航太工業發展現狀及愿景。

劉兆漢博士介紹,台灣1988年,李登輝任總統時提出開始太空計劃,由國科會承擔﹐於是組織了一個團隊來規劃這一計劃,由國立成(功)大(學)航太所組成。航太所主要的研究是空氣動力學 (Aerodynamics),當時是計劃開發推進器。該計劃於1989年在美東某華人組織的活動中介紹出來,但立即受到來自美國國務院、國防部的壓力,於是,該計劃經過調整後,科學就成為新的計劃的主軸。

1990年參與計劃的小組向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報告了他們的一個5年計劃後,內容得到肯定,但被告知他們需要做一個至少15年的第一步計劃,並指定了包括當時中研院長、工研院院長和劉兆漢教授在內的一個五人小組。之後,小組提出的一個15年(1991年到2006年)的計劃得到批准,計劃包括在這15年中要放3顆科學衛星,成立了太空計劃辦公室,當時的5人小組成為這個非常設的辦公室的指導小組。

項目的啟動資金為300億新台幣(1991年),他們從國外延攬到多名專才回國效力﹐同時建立了一個國際交流管道,從國內遴選了20幾位青年教授和研究人員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航太實驗室受訓。後來這些人員成為太空計劃的主要成員。

當時定下3個目標﹐其一﹐為台灣的衛星科技建立基本架構﹔其二﹐採用較新的太空技術﹔其三﹐幫助台灣建立太空相關的產業。在新竹科學園區建立了衛星科技基本架構:那裡的廠房可以生產、測試500公斤重的衛星;航太有關的通訊指揮系統也逐一建立起來。

劉兆漢說:「在這15年中,共放3顆衛星上天,第一顆發射上天的衛星叫做華衛1號,1999年1月在美國發射,用於台灣上空電離層的科學研究,該星極其有效。2009年美國空軍發送了一顆與之幾乎完全相同的衛星用於太空天文研究,過程中美方與我方密切合作。第二顆叫福衛2號,為遙測衛星,解析度可達1.8 米,2004年升空。這顆衛星為台灣乃至世界範圍的災害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影像,2008年汶川地震時最早為大陸提供影像,並為有關國家提供海嘯等災害和極地冰川的消融的資料。第三顆是福衛3號,實際上是6顆衛星的一個群(cluster),全部在台灣生產,2006年4月發射,創造性地利用了電磁波的特性來進行氣象偵測。將從前的只能收集兩個地點增加到2,500個地點的氣象資訊。不僅對台灣,而且對世界的氣象預測有很大幫助。」

目前台灣正在與美國的有關單位合作一個計劃「福衛7號」,將於2013~2014年間發送12顆衛星,其中8顆與現在的福衛3號軌道高度相同,其餘4顆是低軌道,將會使台灣單位範圍內的觀測點大幅增加。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五峰鄉「原聲嘹亮 樂在山林」音樂祭
胡平:從甘肅泥石流災害看中國的官員問責制
劉錦添談ECFA與五都選情
走向綠色:來自臺灣的新環境藝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