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結束,新的一學期即將開始,一些新生開始忙著適應體驗紐約新生活,返家的舊生也到了忙碌的城市,有的繼續上課,有的則是煩惱著接下來的出路。無論在美國待上多久時間,在海外的留學生,總是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一次次面臨適應上的重重考驗。畢業之後持工作簽證或是綠卡留下來的學生,通常被視為有保障的一群。但其實大家所面臨的壓力,雖然用不同的形式出現,對於未來的恐懼以及對自我價值感的不確定性,本質上是十分相近的。工作了幾年難得有時間回家一趟,當原本熟悉的家成為渡假的地方,如夢境般完美,而一般人認為是渡假的享樂城市成為打拼的現實,一時之間,哪邊是夢哪邊是現實,混亂的程度不輸給電影Inception。
海外的留學生,每一個時刻都在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每一步都是自己踩出來的,即使很累很辛苦,自我能力與價值也得以從中孵化萌芽。培養自主性不是件容易的事,對重視集體主義的華人社會尤其困難。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的影響越巨大,越是難以離開難以切斷臍帶。人很容易懶惰,沉溺於全然的享受。有時候可能會質疑自己:「我在這裡是為了什麼?那麼辛苦是為了什麼?到不如回家輕鬆些,有人幫我作飯洗衣還不用說英文!」
不過只有享受卻沒有投入努力有如上下顛倒的夢境,一碰就碎沒有穩定根基。仰賴他人照顧而享受,縱然輕鬆快活,卻在同時送出了自我的力量,感受到」Powerless」 的同時伴隨著空虛,也剝奪了自我的價值感。當成敗掌握在自我手中,強大的責任感 有時不免令人感到焦慮。但當自己真的去試過了,無論成敗,都又在過程之中多瞭解了自己一些,」自信心」也從中培養出來。
隻身一人在海外生活通常成長的特別快,自我獨立鍛鍊的機會很多,不過也常常有適應不良的狀況。當我仍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的時候,常常在考前在圖書館的角落看到國際學生留著眼淚一手捧著一疊paper,一手拿著電話哭訴著比不上其他同學的焦慮;現在我在位於聯合廣場的心理私人診所工作,也處理過一些在紐約工作多年的遊子由於長年在國外,同時面臨著和本地人的競爭壓力以及找不到自我歸屬感的憂鬱情況。通常這些個案在心理治療的時候都會問我一個問題:「妳可不可以告訴我,怎麼樣可以讓我快樂一點?」
快樂其實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心理治療師並非有魔法金粉的魔術師,沒辦法灑上一點就讓你快樂起來。真實的快樂來自於自我本身。自己可以讓自己快樂,也只有自己可以讓自己悲傷憂鬱,我們的情緒取決於自我本身,只有我們有全然的power決定我們要感到快樂,或是不快樂。要怎麼樣讓你變快樂一點?不如先從要怎麼把你的不快樂減低一點開始。從我治療個案的經驗當中,心理學家Albert Ellis的REBT(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理情行為治療是我常用來降低華人個案焦慮以及憂鬱情緒,在短期內頗有成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Ellis 提出來了人格A-B-C理論:A指的是一個事件,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今天你在課堂上拿到了難看的成績,或是告白之後被喜歡的人拒絕了。C指的是你的情緒,拿到成績的時候,你可能感到很挫折;被拒絕的時候,你可能感到很丟臉,想去跳哈德遜河。但為什麼你會有這些挫折沮喪丟臉難過想跳河的情緒呢?原因都是來自於B,你的個人信念。心理治療主要著重在駁斥個案的非理性個人信念,什麼叫做非理性信念呢?例如你認為「我不可以失敗!我的天哪!我應該每顆都拿A,要不然我就枉愧花那麼多錢來美國!」或是「媽呀,我怎麼會被拒絕呢?我肯定很差沒魅力!我不要出去認識人了!」當你有「應該」、「絕對」、「一定」的想法時,察覺到它然後把它抓出來丟掉!
沒有什麼是絕對,應該,一定,必須的。尤其是當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別人會怎麼對待自己。人的思想和感覺是連在一起的,你怎麼想,就很容易怎麼 感覺。通常一個中性的事件透過我們的非理性信念,都會成為一個可怕具威脅性,阻礙你繼續努力,繼續前進,感到快樂的絆腳石。假如就這樣放著不管,不試著自己挑戰,或是尋求專業管道幫忙挑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很容易逐漸的自我設限,生活圈越來越小,越來越沒自信,不想努力,生活越來越沒意義,朋友越來越少,也就越來 越感到孤獨難過。
當我治療被非理性信念糾纏所苦的個案,首先第一步就是引導個案如何無條件的自我接受(Unconditional Self Acceptance),無論發生什麼事,說了什麼蠢話,或是做了什麼丟臉的事,我們的存在都是一件最珍貴的事。我們做的事並沒有那麼強的威力去決定我們本身的價值。假如我們做錯了一件事,就是」做錯了一件事」,而並非「我們是個沒價值又很糟的人。」
儘量客觀的看待自己。人沒有完美的,做的事情也不會事事完美,臉上多長了一顆痘子,或是上台報告的時候舌頭打結,都接受它!因為那也是一部份的自己,有點蠢蠢的,不是那麼完美的自己,無條件接受它!
第一次去銀行辦事搞不清楚狀況,第一次參加小組討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感覺自己好沒有能力,沒有關係,無條件接受它!接受之後,我們再來慢慢調整,改進,怎麼樣可以用自己的步伐,一步步踩穩站好,再繼續往前進。一些時間加上一些耐性,成長的過程每一刻都是和自我對話的好機會,戴上你的快樂帽 (fun hat),用另一個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和他人,就連平常覺得好難堪的事情,也可以用健康的心理狀態坦然面對了。
以上的簡短分享希望能夠幫助被負面情緒所苦的海外遊子,篇幅有限無法詳細說明,如果有其他問題或是對心理治療有興趣請與我聯繫。@
關於作者
Eve Chang
Email: echang@mytherapist.info
個人簡介: //www.mytherapist.info/eve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