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啟明倫敦報導)2010年7月31日下午3點, 「台灣合唱團」應台灣婦女會英國分會等團體邀請首次來到英國,在倫敦的Rudolf Steiner House演奏廳奉獻精彩演出。台灣駐英國代表處張小月代表出席演唱會。整個演奏廳座無虛席,現場近300名觀眾,演出歷時近一個半小時。
「台灣合唱團」此次演出由合唱團團長、指揮兼男高音獨唱吳宏璋領隊,隨團的還有指揮黃昭熏、合唱團女高音領唱兼女高音獨唱吳庭萱、伴奏陳怡真、以及近50名合唱團成員。演出歌曲包括具有濃厚台灣風情的民謠、藝術歌曲以及宗教詩歌等。
張小月代表在演出前發言,她對「台灣合唱團」持續13年來堅持每年在國際舞台上弘揚台灣的音樂文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她說:「『台灣合唱團』積極推動和弘揚台灣特有的音樂,使其更加精緻,並使用西方聲樂的方式演唱出來。」同時,她也提到『台灣合唱團』在歐、美、亞、澳各大洲的成功演出,還預祝在倫敦的演出成功。
演出曲目由合唱《阿里山的姑娘》開始,包括合唱《馬蘭姑娘》、女生合唱《小雨中的回憶》和《甜蜜蜜》、獨唱《咱的故鄉台灣》和《落水天》、混聲小組合唱《主禱文》和《主啊!我情願》、合唱《火金姑》和《相思雨》、獨唱《茶山情歌》和《杯底不可飼金魚》、合唱《故鄉的鳳凰花》和《嘸通嫌台灣》等。在演出的最後,合唱團還增加了合唱《我教你唱山歌》和《小城故事》。
吳宏璋在演出的過程中,也向觀眾講解了合唱團的歌曲,尤其是這一次也是為紀念著名作曲家黃友棣教授。黃先生今年7月4日過世,享年虛歲100歲。其中《阿里山的姑娘》和《馬蘭姑娘》這兩首都是黃先生編曲的。
在整場演出中,合唱團成員都已將歌詞熟記在心,自始至終都在與觀眾互動,觀眾反響強烈、掌聲雷動。當節目單中的歌曲演唱結束時,吳宏璋非常興奮,觀眾熱情不減。合唱團又相繼增加兩首歌曲:客家話歌曲《我教你唱山歌》以及著名歌曲《小城故事》。演出結束後,合唱團與大家留影紀念。
吳宏璋接受採訪時,談到當時創辦合唱團的初衷。他表示,在1991年由意大利留學回到台灣的時候,希望把台灣那些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錄下來變成有聲的資料,所以成立「台灣合唱團」,把這些歌曲精緻化,然後每年為這些作曲家、把他們的作品發揚光大。他感慨稱,沒想到一做就是20年,從32歲做到52歲。但他也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他稱之為:歌曲寫歷史。
吳宏璋在對歌曲的選擇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首先在語言的選擇上,會儘量使用台灣四個族群的母語演唱。他進一步解釋,四個族群的母語包括:台灣原住民語言、客家話、閩南語以及新住民所使用的普通話。他認為可以通過音樂進行溝通:用最美的歌聲來詮釋這幾種語言,透過「台灣合唱團」整場的演出來推動族群之間的交流。
對於歌曲的選擇,吳先生接著說到,他會選擇旋律優美、在精神層面上要求歌詞健康而有意義的。他用《杯底不可飼金魚》這首歌為例進一步解釋,他說表面上這只是一首描述喝酒的歌曲,但是也體現了台灣人的好客:朋友來了,把最好的黃酒都會拿出來喝,來乾杯。「杯底不可飼金魚」意思就是杯底不要有黃酒、要一飲而盡,在這裡把黃酒比喻成金魚。另外,很多演出歌曲中也反映了台灣人努力工作,迎接美好明天的願望。
吳先生表示,舉辦這樣的演唱會也是希望通過文化的形式,尤其是優美的音樂讓世界瞭解台灣,瞭解台灣的多元文化以及各族群之間的融和;也是讓台灣人更愛台灣。
像這樣一台以弘揚台灣傳統民歌為主旨的演唱會,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問題,吳宏璋表示這也是為年輕人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提醒年輕人傳統的東西不要忘掉。他也希望傳統與現在的觀點可以兼容。他同時強調,合唱團的很多歌曲也有一些現代的節奏,但有古老的優美音調。他也希望年輕人也能聽到先輩們創作的優美音樂。
首次來到英國,吳宏璋表示非常興奮,演唱之後更加興奮。他也非常期待台灣好的音樂和英國當地音樂的交流。
父女同在合唱團
吳庭萱是吳宏璋的長女,對於投身弘揚台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直言是深受父親的影響。另外,還在讀主修聲樂的研究生的她,也談到她接觸到西方音樂比較多,但是她非常喜歡中文的語韻、各個族群的語韻。她認為那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與表現,那是我們自己的歌。
吳庭萱也對此充滿了使命感。她認為這些也需要後一輩人繼續保持下去,因為她非常喜歡這些音樂,所以也很有使命感把這些作品繼續傳承下去。她也提到,「台灣合唱團」的演出完全是以台灣作曲家的作品為主,通常會以一名作曲家的作品為主,有時甚至是整場的演出都是同一名作品家的作品。
此次演出的主辦方之一的台灣駐英國婦女會的會長藍國俞接受採訪時,對於「台灣合唱團」的公演極為敬佩,她還提到這次是「台灣合唱團」自掏腰包來英國首演。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