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5日訊】在6月份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展上,艾爾森多夫鎮(Elsendort)鎮長法特梅耶爾先生隻身穿梭在各展位,向人們分發有關他們鎮《21世紀規劃和鄉村重建》的傳單,期間他巧遇大紀元記者。當記者問他為何一人到慕尼黑太陽能展打拼時,他笑了:「我不像慕尼黑的市長有大批市政公務員為他做事。我的鎮很小,每個人都應該為鎮子的事務盡力,難道做鎮長的就不該親力親為嗎?這是我的工作。」
記者原本想跟他多聊幾句,但他說,自己還沒完成當天的任務,還要去其它展位發傳單,他邀請記者有空到他們鎮上參觀。他站在下個展位平靜地等著被接待的身影,透著巴伐利亞鄉下人的淳樸與平和,不禁讓記者想更深入地瞭解他的小鎮,於是找了個好日子,記者和一位同事一起拜訪了他的小鎮。
鎮長和小鎮 領導就是服務
馬特懷斯˙法特梅耶爾(Matthäus Faltermeier)鎮長看上去很質樸,純樸的笑容,真摯的目光帶著巴伐利亞特有的鄉土氣息。坐在他家的花園裡,周圍是種植啤酒花的農田,喝著飲料,伴隨著夏日裡習習的小風聊天。
法特梅耶爾先生今年62歲了,原來在寶馬一家工廠任職,並被選為鎮議員,所有的鎮議員都是兼職,不掙錢的。7年前老鎮長退休,經過選舉他當上了鎮長。但如果再兼職,則很難勝任新的工作量,所以他跟寶馬工廠提出提前退休。雖然退休金拿得少了,但加上當鎮長有些補貼,剛好和原來的收入持平,可以安心做鎮長工作。
法特梅耶爾先生的「領地」艾爾森多夫鎮由9個小村子組成,佔地面積32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3位居民,共有20多個不同的民間團體,85%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其次為基督新教,還有少部份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鎮長的日常工作大多是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問題,比如鄰里之間有矛盾啦、有人想改建家園或是村裡的哪條街道壞了要整修、要擴建諸如此類的事情,人們就會找鎮長談他們的想法、建議等。
鄉村開發
聊著聊著,話題就落到了上次在展會他分發的那張《21世紀規劃和鄉村重建》傳單上,聽上去話題夠大的,但是卻和小鎮居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艾爾森多夫鎮的地理位置很好,地處慕尼黑、紐倫堡、英格斯達特和雷根斯堡之間,離慕尼黑機場只有30公里,高速公路就從村邊經過,交通四通八達,具備良好的條件打造新興工業區。所謂的「鄉村重建」指的就是開發鄉村,建造新興工業區,但同時又要保證不能產生環保問題。
從2002年10月開始,艾爾森多夫鎮就作為一個示範區鎮,與巴伐利亞州農業部、林業部、發展和環境部共同開始了這個開發項目,一方面發展艾爾森多夫鎮,另一方面還要解決由於生產、消費、貿易和城市發展帶來的環保問題。所有發展步驟都要經過鎮上居民投票決定。
發展項目的具體做法是將艾爾森多夫鎮的24萬平米的土地拿來建造工業居住混合開發區,只合0.24平方公里的土地實在不算多,但對總面積只有32平方公里的小鎮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小事情。目前這些土地中還有15萬平米尚未售出,其中工業區土地價格為每平米40歐元起價,居民區為78歐元每平米起價。價格相對慕尼黑來說,實在便宜,慕尼黑工業區大約在每平米300~1700歐元之間,民宅大多為每平米600~800歐元。
希望建成國際性的新工業區
目前已有德國、西班牙的大公司在艾爾森多夫鎮的開發區購置了土地。「我們不希望所有的公司都是巴伐利亞或德國的,能建成一個國際性的工業區是我們的理想。希望有更多其它國家的大公司和企業對這裡感興趣。」法特梅耶爾鎮長介紹說,「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那些大公司的家屬可以在我們這裡蓋民宅,這裡的價格也是非常優惠的。比方說慕尼黑的價格比我們要貴將近10倍。這裡的幼兒園條件設備非常好,小學的設施也很健全,中學離得也不遠。在慕尼黑、紐倫堡和雷根斯堡都有很好的大學。」
至於記者提到的工業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問題,鎮長的回答是,他們嚴格挑選要在這裡購置土地的企業,只接受污染少的企業,比如汽車公司的倉庫、物流公司、大公司供貨倉庫和服務公司等等。所有森林面積一點兒都不能動,不能用來開發成新工業區或住宅區。
鄉村「俱樂部」
中午時分,鎮長邀請我們去品嚐當地特產—巴伐利亞白香腸。在鎮上的餐館裡,我們遇到了鎮上幾乎所有的重要人物。看來大家中午都會在此用餐。小飯店更像是一個鄉村俱樂部。
先遇到的是心寬體闊的神父,他十分健談,得知我們來自中國,於是話匣子打開了。他曾到過中國3次,從未事先訂過酒店,都是隻身到處走。他到過最小的村莊,也坐著船順長江而下。他希望儘可能多的認識中國人,的確在中國他交了許多朋友,他覺得這種旅行能更加瞭解中國,比參加旅遊團要好得多。
兩年前他去重慶,看到大量房屋拆遷,老百姓不願意搬走,但政府非得讓他們搬走。第二年再去同一個地方,已經全都是平地了。神父從自己的經歷中得出結論:「其實老百姓對這種搬遷一點興趣都沒有,這些地方拆遷之後,在原地建起來高樓大廈。比如說上海,他們把上海這個龐大的城市建得像個人工彫琢的三維空間一樣,但那不是真實的,真實的上海在幕後。在我看來,共產政權粗暴地對待民眾,從不將民眾放在眼裡。」
之後,和餐館老闆合作的肉類加工廠老闆友好地讓我們參觀了他的加工車間和外賣店,還贈送肉罐頭給我們品嚐。回到餐館,又進來了兩位當地小報記者。我們旁邊還有一桌人看上去和村裡人衣著舉止不太一樣,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鎮上銀行的老闆和他的朋友們。
就這樣,當一大瓷罐白香腸端到面前時,我們已經跟村子裡大多數有頭有臉的人照過面了。香腸剛端上來,就很吸引人。據他們介紹,這種四到五英吋長、一英吋粗的小香腸由剁碎的小牛肉和煙熏豬肉為主要原料制做而成,調味料有香芹、肉豆蔻、小豆蔻、蔥、薑、檸檬和洋蔥。
香腸要在沸水中加熱大約十分鐘,上菜時香腸放在一大碗沸水中,使它不會太快地冷卻下來。這種香腸通常蘸著不太辣的甜芥末吃,主食是八字形麵包。鎮長和神父給我們示範如何把腸衣剝下來,看著他們利落地把腸衣剝下,我們也興緻盎然地開始動手,怎知看著容易,做起來困難,好半天才笨手笨腳地把腸衣弄下來。塞一塊香腸入口,很綿軟鮮美,又不膩,有點兒後悔只訂了兩根。
設備完善的幼兒園和學校
離開小餐館,鎮長親自開車帶我們到其它幾個村莊和新工業區轉了轉。一路上他介紹了已在此安家的公司和家屬區。公司和公司之間相隔很遠,其間地帶都是一片片綠色田園,種有果樹、麥子、玉米和啤酒花等。鎮長指著遠處成片森林說,這些森林我們無論如何是不會去動它的。
最後我們來到小學和幼兒園,鎮長打開了學校體育館,完全是按照比賽用籃球場的規格建成的,跟大學裡體育館沒本質上的差別,只是小一些,所有設施應有盡有。建體育館的將近200萬歐元費用有一半是國家撥款,另一半是由各個民間團體籌備。農村小學體育館設備如此精良,真讓人驚嘆。
學校旁邊是一所幼兒園,建於1976年。2000年增建了目前的主要建築,全部使用木料,質地非常好,房間裡也很明亮,孩子們有足夠的室內空間玩耍,幼兒園後花園很大,和小學連在一起。中學要到另外一個村子裡上。幼兒園一共有十幾位保育員,分成上午班、中午班和全天班,託兒費用根據時間長短每月48~75歐元不等。
當我們告別了法特梅耶爾鎮長,路過聖母瑪麗亞雕像時,暗自思忖,不知這個鄉村的質樸民風還能維持多久。如果把現有待賣的15萬平方米土地都給了國際大公司,那些多元文化會不會對這個小鎮帶來很大的衝擊?小鎮未來的走向如何?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不過讓人欣慰的是,那片樹林他們不會去動,希望這裡純樸的民風也能夠和這片樹林一樣,無論有什麼變化,都能保存下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