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4日訊】中國和美國最近都發生了有關國家「機密」的事件。維基解密(Wiki Leaks)公開了美國國防部九萬份關於阿富汗戰爭的機密文件。維基解密說他們事先要求國防部協助過濾,但國防部說沒有與他們聯絡。中國媒體則報導說,西方金融公司藉口與中國官方合作,甚至與國家統計局勾結,盜竊了中國經濟的「國家級」祕密數據。
美國衛星和中國小麥
最近俄國遭逢旱災,穀物產量減少,政府也要減少出口。俄國在美國、歐盟、加拿大之後,是世界第四大小麥出口國,旱災使國際小麥價格出現近四十年來的最大漲幅。俄國小麥的麻煩,讓人聯想起中國小麥和美國衛星的往事。
以前有個「美帝」盜取中國機密,導致中國外匯損失的報導。故事說,中國小麥因旱災歉收,狡猾的美國佬通過衛星偵測到了,就在國際市場哄抬小麥價格。中國呢,因要保證人民都能吃得上白麵饅頭,不得不花巨額外匯,當機立斷,高價買了許多小麥。
在白麵饅頭仍然是奢侈、麵票甚至粗糧票都緊俏時,這樣的宣傳很容易引起飢腸轆轆的人們對美帝國主義的憤慨,和對智慧又愛民的黨中央的擁戴。中國民眾當年對統治者的觀念,與今天北韓民眾對金家父子的看法,基本一致;中國人就差跟北韓人一樣,唱什麼「全世界人民都羨慕我們」了。事情過後,人們才開始慢慢醒悟,這美國人在天上都看到了,中國人在地上怎麼還不知道小麥歉收?怎沒不先下手,趁低價時在國際市場收購?是不是這個黨又把天災人禍給隱瞞了呢?反正,糧票後來沒了,人們對往事的記憶也沒了。但美國衛星的厲害,在長時間內震驚了中國百姓。
經濟數據屬於機密?
報導說,過去幾年中國多次出現國家重要經濟統計數據被外媒超前爆出的事件。經濟數據為什麼在中國成為祕密,值得探討。國防部文件屬於祕密,人們可以理解。但糧食屬於機密,並且會讓別人先知道,就不可思議。國家經濟的數據,應當屬於機密嗎?如果是,什麼數據可能屬於祕密、什麼數據應該屬於祕密呢?
西方學者評估各國統計數據時發現,美國、西歐、日本的數據質量最高,東歐和南歐其次,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最糟。有趣的是,越準確、及時的數據,越不是祕密;中國帶著水分、被官員反覆蒸煮的數據,反而成了機密,這可真是滑稽。在正常社會,經濟數據不僅不是機密,它還是政府積極推廣、鼓勵民眾使用的工具。
美國經濟的數據
美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是商業部下屬的機構,專門負責提供重要經濟統計數據,包括國民生產總值(GDP)、個人收入支出、消費支出、公司營利、固定資產、研發投入等資料。其他如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等宏觀、微觀數據,和公司、產業數據、股市房市數據等,也在其統計範圍內。
其中,GDP統計被認為是商業部在上世紀最偉大的成就,是影響金融市場三個最重要的數據之一。經濟分析局(BEA)的使命,是通過最低的成本,提供客觀、及時、相關和準確的數據,以促進對經濟的理解。BEA的願景,是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數據提供者。如果中國國家統計局也有這個願景,就比較好了。
人們也許會問,BEA也是政府機構,在總統及商務部長管轄之下,那美國是否也會出現中國那樣政府操控的大規模數據造假呢?好像人們還沒有那個擔心,至少現在看來,沒有擔心的理由。假使奧巴馬想在數據上造假,他得先通過商業部長這一關,然後是商業部的經濟和統計管理廳,再到經濟分析局。經濟分析局局長還要一層層的要求底下的官員、職員造假,來迎合高層的願望。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層都會有「吹哨子的人」(whistle blower),來揭發造假的企圖。有良知的人會這樣做,屬於其他黨派的公民也會這樣做。企圖一曝光,涉及的官員會在民意、國會、輿論的壓力下立即下台。
美國商業部必須發布關於「免於恐懼法案」(No Fear Act)的年度報告。報告中包括聯邦法院的案件、僱員歧視,以及最有價值的、關於「吹哨子的人」的保護情況。對「吹哨子的人」的保護,可以保證人們在揭發舞弊時,不用擔心會受到打擊和報復。
國防經濟學的數據
有人會引用國防經濟學(Defense Economics)的研究,說明經濟數據與國防有關,因此,政府對經濟數據保密就是正當和合理的。情況其實不是這樣。
國防經濟學研究與國防有關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等問題,它是經濟學的分支,關注的也是資源配置的效率。國防預算確定下來,它帶動的國防工業、採購、軍火貿易等問題就應屬於正常、開放的研究。經濟學家對它的研究可以揭露政府浪費,迫使政府更好的對納稅人負責。而不透明的研究,會對軍中的低效、腐敗打開綠燈,出現中國軍人軍艦走私那種震驚世界的腐敗。
國防經濟學研究中,不管是威懾理論、軍備競賽,還是出口控制、貿易制裁、經濟援助,這些研究課題在西方都是公開的,在大學和研究機構內進行,也沒有什麼機密可言。公開的研究會帶來學術活力,促進新智慧火花、思想成果的產生。
經濟數據保密的原因
在馬列鬥爭哲學的影響下,有些人認為國家間的財富轉移,從原來的軍事掠奪變成今天的對外貿易、跨國投資和金融交易,並且金融交易是最危險的形式。在陰謀論、「受害者」心態的影響下,中國學者在金融領域也動輒以「經濟戰」的眼光看待國際金貿。這也難怪,在對敵鬥爭這根弦緊繃的壓力下,官方和民間都會把尋常的經濟數據看得那麼神祕,而小心對待、緊張得不行。
正常社會國防經濟學的內涵,在中國其實根本不存在。中國百姓不知道軍費有多少,國家在研發什麼樣的戰機和導彈,也不知道項目經費是怎麼用的;人們沒有決定軍費的資格,沒有對國家戰略的發言權,也沒有影響國家軍事策略的力量。當政府說小日本是敵人,需要打日本、奪回釣魚島時,海軍軍費增加就是合理的;當政府突然說中日和平友好了,人們也見不到軍費裁減的好處。
誠然,當局出於「維穩」蓄意的造假,更是注定它們在描述中國經濟的真實圖景時,一定會保持祕密的心態,這也是中國經濟數據需要「保密」的終極根源。◇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85期【商管智慧】欄目(2010/08/12刊)
本文連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