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過後的菜園顯得特別青翠,雖然仍然飄著細雨,我已迫不及待的拿起相機想將這片翠綠留住。小婉的兒子高興的手舞足蹈,跟隨我們帶起草帽和農場場主一起走進菜園。只見一位阿巴桑正在摘取自己種的空心菜,她看到我們要拍照,便對著鏡頭大喊起來:“喂!千萬別把我拍進去呀!相片要是讓我兒子看見可不得了!上回記者來拍照時我也是交代不準上鏡頭的。”
真是掃了我的好興致!看她一身農婦打扮,菜也種得不錯,不知道她擔心什麼?場主望了她一眼,不禁皺起眉頭。那邊老婦人繼續解釋著:“我來這裡是瞞著我那做醫生的兒子的,他很反對我來種菜。”
場主對我耳語:“她說歸說,來菜園可勤快了!我們種菜又怎麼的,卑賤嗎?髒嗎?她自己還得意著呢!當醫生又怎麼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哼!”看來場主對她的印像似乎不太好。就在前幾天,她自己一時忘了將小鋤頭放哪去,硬賴著是別人偷了,就在場主庭院裡嚷嚷起來,要大家把她的鋤頭交出來,聲音之大、氣勢之凶,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更讓人不悅的是她從不與人交換農作物,一塊地種的作物種類總是有限,農場裡其他人都很開心的將成熟的作物交換著吃,分享不同食物的美味,交換彼此的經驗,唯獨她會喝斥別人不得動她的菜。
看來這位婦女可能不是一位好伙伴,場主排斥她意見多、不合群,又經常炫燿她那鄙視勞動的醫生兒子,所以打算下個年度不租地給她。原來小小農場裡也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理念不同還真的不好相處。
勞動創造世界,場主說連孔老夫子都不輕視農夫,勞動四體才能與大自然更親密的接觸,人們所食所用既取自大自然卻又鄙視土地上的耕作者,這種心態不是很矛盾嗎?中國以農立國,以前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都是農民,許多傳說與智慧,都與耕種有關,百姓敬畏自然,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地可說是哺育人類的母親。
“祖國”這個詞在英語中是motherland,直譯就是“母親的土地”,偏偏有一些人受古代所謂的士大夫階級鄙薄體力勞動,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影響,排斥體力勞動者,視為低下、卑賤……。實際上,即使是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生產、生活,社會的方方面面,終究還是離不開體力勞動,所以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是很不健康的想法。
有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童年時代沒有機會接觸土地、勞動肢體的孩子,相對而言,長大後面對工作的抗壓性往往比較差;而且世界上許多成功人士也大都有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對勞動偏頗的觀念也影響著對子女的教育期許,輕勞動、重文憑的結果,讓一些孩子為明星學校擠破了頭,面對就業市場時,不屑勞動,高不成低不就。其實只要憑著自己一雙手賺取所得,職業哪有高下!至少在農場裡我們用雙手收穫最豐美自然的蔬菜,這份滿足與喜悅是無可取代的。@*
[註] 由於歷史原因,在台灣的語言中,除了國語、客語、閩南語和原住民語言之外,也吸收了少量的荷蘭語和日語詞彙,“阿巴桑”即“歐巴桑”(obasan)源於日語,原意是:大嫂、阿姨、大嬸,泛指中、老年婦女。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