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說過,「稱讚」的對象不該是結果,而是過程。稱讚過程的意義,就是要對方更上一層樓。
這樣一來,在「稱讚」的同時加上「鼓勵」應該更好。這等於一種「錦上添花」,激勵對方更上一層樓的慾望。「稱讚」+「鼓勵」二合一,讚美文化才算完整。而且通常一套花不到一分鐘。
那麼到底該用什麼句子來鼓勵別人呢?我覺得這裡也該用點英文。讓我介紹一些很難翻成適當日文,卻有決定性影響的鼓勵語。
我曾經看過一個記錄性質的電視節目。內容是一位負責教導美國啟智學生的老師,與他的有趣故事。這位老師總是問學生「Can you ~?」。由於啟智生的能力比一般孩子差,所以要一項一項作確認。
但是光確認他們會什麼,他們永遠都不會成長。所以某天老師給了他們與正常孩子一樣的課題,但是不問「Can you ~?」而是改說「You can do it!」。
翻譯起來的意思就是從「你行嗎?」換成「你行的!」結果孩子們的學習成效因此快速增加,可見信任會讓人成長。
「You can do it!」真是一句好話。能夠鼓勵別人、稱讚別人,讓人積極進取。一句話就有獨特的世界觀。
而且這句話別說一分鐘,頂多只要三秒就說完了。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你辦的到」、「我相信你」「就交給你了」等等。
但是這句話在日文裡面會有「盡力就好」的認知。甚至還可能產生「我盡力就好」「我做得不錯」之類的天真誤解。也就是鼓勵反而成了阻力。
當今日本人需要的是剛好相反的「毅力」。面對逆境的時候,需要再撐一口氣來跨越難關的力量。這時候最適合的一句話就是「You can do it!」。這句話有日文所無法表現的力道,而且也沒幾個人聽不懂。
而且這句話不是國語,多了一層心靈上的緩衝,說出來比較不會不好意思。既然找不到效果相當的日文,我們就應該更加活用這句話。只要把它變成跟「Thank you.」一樣常見的慣用句就好。
「You can do it!」與「加油」的差別
「You can do it!」還有其他優點。
在美國好萊塢的電影裡,常常看到劇中人物對自己說「Yes, I can!」的鏡頭。這屬於一種自我催眠,而要在人際溝通中加入催眠效果的話,非「You can do it!」莫屬。
這句話帶有邁向未來的印象。本章開頭提過,現代日本人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傾向,所以「You can do it!」可說是對日本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句話。
不過「You can do it!」本身並沒有明確根據。如果對方回應「做都還沒做,怎麼知道我一定行?」確實就沒戲唱了。然而,成功的條件就在於自認為「我可以」,或是別人對自己說「你可以」。
例如二次大戰之前的日本政治家高橋是清先生,年輕時於美國留學的過程中,曾經遭到美國人欺騙而被賣做奴僕。當時支撐他撐下去的,是從小祖母一直對他說的一句話,那就是「你真的很好命」。
大多數的成功者不管遇到怎樣的困境,都會覺得自己「很幸運」。如果自己真的想不開,讓別人說自己很幸運也行。這就是「You can do it!」。
如果你身邊有人缺乏自信,就應該對他說「You can do it!」。我實在找不到有什麼讚美、鼓勵的言語,比「You can do it!」更好。
另外一句常用的鼓勵語就是「加油」。聽到人家說加油,雖然不會感覺太差,但是總覺得沒有正中紅心的力道。或許還有人會想說「不用你說我也會加油」、「有空幫我加油,不如擔心自己吧」。
這就是「加油」和「You can do it!」的差別。
我舉個例子,假設我是個馬拉松選手,沿路都有觀眾搖旗鼓舞,大喊「加油」。當我與領先的跑者並排,他對我說「You can do it!」。
前者固然令人高興,但是後者讓我感受到「一起分享成功吧」的心意。至於哪一種對你來說最有激勵作用,便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待續)
摘編自 《開口就能說重點:60秒內讓老闆點頭、客戶買單、同儕叫好的說話術》臉譜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