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30日法新電)分析家指出,新崛起巨人中國失策,促使鄰近小國轉向美國作為抗衡力量,恢復往日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專家表示,美中及亞洲其他地區,無論是南韓、日本或印尼、新加坡、越南及寮國都尋求合作且可望從中獲利。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分析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說:「我不覺得這是競賽,這不是零和賽局。」李侃如任職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
不過他表示,美方恢復在亞太地區的傳統強勢地位可能激怒中國,恐怕傷害中美雙邊關係,這種情況下將兩敗俱傷。
李侃如說:「令人擔心的顯然是,這會不會對我方與中國關係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或者會不會形成某種障礙。」
他懷疑北京部份領導階層認為奧巴馬政府會增加中國周邊小國的信心,屆時中國將難以在亞太區域隨心所欲。
專家指出,美中均勢自奧巴馬去年上任以來已經轉移。奧巴馬承諾「重新參與」前總統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因專心對抗恐怖份子而忽略多年的亞太區域。
從此之後,美國高層密集拜訪亞太地區,包括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及其他閣員,還有各部會高層。
奧巴馬因出身夏威夷而自稱美國首位「亞太」總統,雖2度延後訪問小時候生活過數年的印尼,卻曾親自前往中國。
卸任官員包道格(Douglas Paal)指出:「美國高層在外交上對亞太地區的這類關注前所未見。」
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for International Peace)副總裁與重要分析家的包道格說:「這讓我想起1998年的中國,當時他們有點覺醒,認為東南亞很重要。但近來中國的手段已經退步了。」
他指出,中國不僅停止派「傑出」外交官到東南亞,單方面對南海主權有爭議的小島採取動作,也讓越南等鄰國憂心忡忡。
現在美國也加入這場亂局。
希拉里上週到河內參加27國組成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區域論壇時表示,確保南海航運及自由貿易暢通,攸關美國利益。
希拉里這席話重新擦亮美國作為中國抗衡力量的招牌。
包道格指出,美國「重回競賽場,在許多自認無力單獨對抗中國的亞太國家面前制衡中國,這些國家需要有人團結他們、共同合作。」
他表示,中國不願對南韓天安艦沉沒事件採取更強硬態度,反而強化美國與南韓和日本的同盟關係。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亞洲國家對中國態度轉為冷淡,對美國則變得熱絡。
她提到中國的新貿易和投資機會說:「該地區大部分國家都樂見中國崛起,但越來越覺得中國取得的操作空間有點太多了,必須有更多平衡,而制衡的最佳強權正是美國。」(譯者:中央社林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