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9日訊】(美國之音報導)專制政權下的活動人士現在常常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來傳達信息、發表意見或者組織活動。與此同時,政府也在利用這些新的科技手段監視、跟蹤和壓制異見人士。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智庫外交政策倡議(Foreign Policy Initiative)星期二邀請專家和互聯網企業代表探討互聯網是否對追求民主和人權起到積極影響。
研討會在谷歌公司華盛頓分部舉行。組織者外交政策倡議邀請了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互聯網自由項目主任羅伯特.格拉 (Robert Guerra)、民主與科技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研究員辛西亞.黃(Cynthia Wong),以及谷歌公司企業和政策交流主任鮑伯.布爾斯廷(Bob Boorstin)。
*各國加大互聯網審查*
自由之家的羅伯特.格拉介紹說,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網站的普及,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活動人士利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站比如推特網(Twitter)和Facebook發起並開展公民運動。但隨之而來的是各國政府,特別是專制政府對互聯網和社交網站進行前所未有的限制和檢查。
他表示,自從社交網站普及以來,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互聯網的審查,只不過在程度和目的上有所不同。格拉說:“我們看到在不同程度上整個大洲都在審查互聯網,自由國家也在審查互聯網。”格拉說,“最近研究發現,南美洲國家、特別是古巴,還有非洲國家都在審查互聯網。和以前只有很少國家審查互聯網相比,現在有更多的國家審查互聯網。”
格拉把專制政府對互聯網越來越嚴格的審查稱為“壓制2.0”。他說,“傳統意義上的壓制主要是對結社自由的限制。這種情況已經發展成了『壓制2.0』,就是說政府也在使用社交媒體和互聯網,而不僅僅是關閉社交網站。比如伊朗政府就在社交網站上對異議人士進行實時監控。”
民主與科技研究中心的辛西亞.黃也指出,過去幾年,政府控制互聯網的技術越來越老成,不僅限制互聯網信息的傳播,而且還影響互聯網上的輿論走向。她以中國為例說,“在中國,政府在互聯網上把它們的宣傳機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他們專門僱人到論壇上和博客上發表評論,以影響那裏的討論。我認為其手法相當老練。”
*互聯網並非萬能*
代表互聯網企業發言的谷歌公司企業與政策交流主任鮑伯.布爾斯廷則對互聯網公司在自由與專制之間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辯護。他說,互聯網並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之道,“首先,我覺得人們總是以一種理想主義的觀點去看待互聯網,即使是今天互聯網的危害與希望並存,人們還是帶著一種理想主義色彩去看待互聯網。”
布爾斯廷表示,互聯網在追求民主、自由方面的作用被誇大了。互聯網不是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唯一有效工具。他指出,實現互聯網自由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通過互聯網去改變政府行為。因此他說,“作為谷歌公司,我們的責任是盡一切所能,最大化信息自由和推動言論自由。我用『最大化』這個詞是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言論自由。”
布爾斯廷說,有時候互聯網公司比如谷歌為了“最大化”信息自由而不得不和政府達成妥協。這是因為,能夠得到部份信息有時候要好於得不到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