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

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3)

人氣 7

【大紀元7月21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剛才還有一個人談到了美國的價值,就說美國是反共產黨的,只要你是共產黨國家出來的,它的管制就比較嚴。不知道奚磊女士您這麼多年求學和在美國的經歷,有沒有這種體會呢?

FLV下載收看
WMV下載收看

奚磊:其實我覺得一般的美國人對什麼是共產黨,他的概念並不是很明確。我是同意剛才陳教授的說法,實際上這些大學可能未必知道這個學生是黨員還是不是黨員,但是美國人如果知道他是黨員,一定會覺得非常難以接受,因為17歲的孩子,甚至他高一就申請入黨,那時才多大?可能15歲,15、6歲怎麼會想到要入共產黨?這一點如果學校知道的話,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主持人:在中國來說,那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呢?

陳志飛:你想你17歲,可能在美國連駕照都沒有,但你已經參加了奧巴馬競選智囊成員……

主持人:我就想問一下奚磊女士,為什麼美國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呢?在中國就好像司空見慣,你能成為一個學生黨員,大家都覺得那對你今後的仕途也好,工作也好,尤其是找公務員這種政府機構的工作,那絕對是一個加分的東西,為什麼美國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呢?

奚磊:剛才講人才、人才,我自己有新的理解。我覺得人才他首先是人,你是一個人,是個完整的人,你是在這個社會裡,跟社會有關係、有責任的這麼一個「人」,你才是一個「才」。所以他把人看得更重,這個孩子在這個社會裡他想做什麼,他喜歡什麼,對什麼有愛好,他想往哪方面發展,或在這個社會他想盡什麼義務,他覺得這是一個人會想得比較多的。他不會小小年紀就想有個外交傾向,當然也許也有這樣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這樣子的。

如果是那樣的孩子,他一定會在作個人介紹的時候,把這個變成他非常主要的特點:我就想當共產黨的頭兒,我為什麼喜歡共產黨,我小小年紀就想為共產主義奮鬥。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能把這個特點在你的個人介紹裡說得非常清楚,讓人家覺得這也是一個「才」,是怎麼樣的才咱們不知道,但是是一個才。而他沒有,所以人家就覺得有點兒鬧不明白這孩子是怎麼回事。

主持人:在美國人來說,他這些會讓他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是嗎?

奚磊:就是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人。

主持人:一個真實的人。

奚磊:因為他們要看的是真實的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才,那連一個人都拼湊不出來,這是個什麼樣的才?對美國人來說,他就糊塗了,看不明白。

主持人:我們再接幾位觀眾朋友的電話,第一位是舊金山的蔣先生,蔣先生您好。

蔣先生:您好,我滿同意剛才王先生講的一些話,他是一個政治體制下的犧牲品,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孩子們非常年幼,他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情況是怎麼樣。我來美國十多年,在這裡生活時間長了以後才知道,西方社會、文明世界把共產黨看成是一個暴力犯罪集團,而這些孩子他們沒有這個概念,他們一會兒入黨、入團。我從文革一路過來的,小時候也看到過這個過程。所以美國這些大學都拒絕他們,很有可能他就是填了學生會主席啊,或者是什麼共產黨員,那他們當然是不會接受的,所以不接受肯定原因就在這方面。

還有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兩位來賓聽說過沒有?我在網上看到過楊振寧博士曾經說了一句話,這是幾個月前我看到的文章,他說希望中國一百年以後,能出現一兩個世界一流的大學。這話我想了好幾天,為什麼他說「百年以後」,不知道你們兩位是怎麼想的?我的感慨很多,因為時間有限,我不能多說嘛!好,謝謝。

主持人:謝謝蔣先生。那我們再接下一位紐約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大家好,主持人好,兩位嘉賓好。我說中外的文化本來就有差異,大致而言,東方人是右腦的文化,是一種象徵的思想,如易經文化,東方人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而西方人是左腦文化,它是邏輯性的思想,西方人是「知之為知之,是知也;不知為不知,不知也」的一種思想。

用數學來作比喻,一個像正數,另外一個像負數,有了正負這兩種數字以後,才能周全的運作,才有全方位功能,思想才有全新的性能,這樣的人才不會有偏見,才能循正道替人類創造福源。我也可以這樣講,東方人重「道德」,而西方人通常是重「德道」,所以是有一點相反的。然而我想將來文化的趨勢是中道至上的,所以任何明智之士應該注重雙方面的優點和缺點。

主持人:好,謝謝王先生。那我們再接下一位紐約楊女士的電話,楊女士您好。

楊女士:我就是想說兩句,在我印象中,中國共產黨的黨綱,入黨的人必須18週歲,現在是不是退黨的人太多了,什麼歲數都能收啊,什麼樣的人都能收啦,共產黨現在不需要什麼黨綱黨章了吧?沒別的,我就說那麼兩句。

主持人:好,謝謝楊女士。那我們再接下一位新澤西州高先生的電話,高先生您好。

高先生:聽完這個以後,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剛剛奚磊女士說什麼叫「人」、什麼叫「才」;我想到什麼叫「德」,什麼叫「智」,而且我還在想一個問題,中國人到底自己有沒有對於「德」和「智」、「人」和「才」的解釋,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談到中國有15億人口,中國又是個古老的國家,從孔夫子開始,從老子開始就是一個重德的國家,而現在這種道德的淪喪,包括小孩子他們的誠信問題,剛才奚磊女士也講了。我的兒子在馬里蘭高中,他們高中出了8個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個高中可以出7、8個得諾貝爾獎的人,但他們並不覺得這高中有什麼好,他們還天天在批評那個高中。所以我覺得美國的價值觀,它有近代的美;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就是德,也有它傳統的東西。真正的東西不在於這個人的問題,而是個最嚴重的最嚴峻的社會問題。這個社會問題我想請教兩位專家,能不能給一些比較open式的回答。

主持人:好,謝謝高先生。我們再接一位紐約趙先生的電話,趙先生您好。

趙先生:我下一個吧,我再聽聽,謝謝妳。

主持人:好,各位觀眾,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我們再來回應一下剛才觀眾朋友的意見還有問題,陳教授。

陳志飛:剛才幾位觀眾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想法,首先舊金山的蔣先生談到了楊振寧諾貝爾獲得者提出說,一百年之內沒有一流大學……

主持人:希望中國在一百年之後能有一、兩個世界一流大學。

陳志飛:那換句話說,一百年內肯定沒有一流大學。他在經歷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教育背景下說出這種話,的確是令人振聾發聵,他說的話很可能是實情。那麼最關鍵的原因在於什麼呢?別的觀眾好像也提到了,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中國人不行,是制度不行,還是我們走的路不對?其實最根本的可能還是現在這個體制有侷限性,它沒有很好的解決在現在的挑戰底下和中國的傳統道德教育結合的問題。

中國現在好像把自己的傳統,也就是私塾的四書五經、讀聖賢之書這種傳統全部扔掉了,那麼學了西方這種技術,也只學了人家的末節。實際上西方人在做技術的同時也很注意承傳──西方文化的承傳,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學生在這裡讀書老搞不明白,每天跟著導師做實驗,可是導師週末去教堂了。他覺得這種東西是大逆不道、不可理解的,既然進了科學的殿堂,你就不能再進教堂去膜拜耶穌。但這在西方人來說,絕對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他覺得科學就是一個報效人類、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社會的存在是在於精神文明、精神方面的追求與歸宿。

這個是中國教育最大的誤區,也正因為如此,才會造成道德淪喪,才會造成學校好多經費大部分都發成獎金,那麼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中國永遠也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學這種情況發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喪失了德育這方面的制高點,另一方面在教育末節方面、科學方面又沒有搞明白西方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這實際上是現在這個制度最大的缺陷。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了,在西方即使是這種理工,技術上的、科學上的,他們都非常嚴謹,而且做事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含糊。

陳志飛:你想想,作為科學工作,他是抱著一種替天行道的方式在做。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現象,比如說現在有一些中國來的學生互相抄襲論文或者是剽竊,奚磊女士您覺得這種現象,即使從美國理工科這種做學問來說,這種情況大家會怎麼想呢?

奚磊:其實,在美國生活時間稍微長一點的人都知道,誠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中國人剛來的時候到銀行去辦事,人家要你簽個字就完了,他們說簽個字就完了,中國人說,簽個字就完了?他們說,對呀,這是你的,簽字呀!我覺得這太玄了,任何人都可以模仿我。

主持人:模仿我的簽字怎麼辦?

奚磊:我們中國人覺得不可思議,可是社會的基石就是在這裡,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多中國人到了西方以後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一條。我剛才還想補充一條,就是剛才講說一百年以後中國才有一兩所一流的大學。我小時候聽見中國大陸有這麼一句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有錯,就是因為這句話,害了中國那麼多學生沒有真正達到他們應該有的那個成就。

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一個社會的成功確實是建立在文的基礎上,而不完全是理,比如像美國這些一流的學校,它培養的人就是要有洞察力,他能走在時代的前面,他能看到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是什麼,他的洞察力,他的敏銳力,都超出一般的人,這些人都是學文的。而他們培養人都是我把你放在人群裡面,你的觀點、你的思想能遠遠超出你周圍這些人,你就是我要培養的那個對象。所以哈佛、普林斯頓這些學校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中國大陸行嗎?不行,因為這學生真要是培養成那樣的話……

主持人:自由思想都出來了。

奚磊:那就麻煩了,所以它才造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的話,那中國學生乖乖的、聰明能幹的都去學理工。這個孩子我說他要不學理工,如果他中學是在美國西方這樣自由的環境裡讀,很可能11所學校都錄取他了,但他就是在中國這樣的環境裡,他再有才、再聰明,可是它就給他「刺」一下。

主持人:在今年的高考中,網上有傳一些零分的作文和一百分的作文,而那些零分的作文被很多人公認為是講真話的,而且是針對時弊的,很有才華的,的確是憂國憂民的文章,那如果這樣的作文給零分的話,那麼它在選擇人才的過程中,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機制?

陳志飛:的確是這樣,在中國來說,文科沒有什麼好學的,因為你文科做來做去的……我有個好朋友在中國名校讀什麼哲學,把馬克思幾百年前說的話再重新詮釋一遍,再解釋一遍,讓中國人聽明白,這樣的工作的確是毫無意思的。另外,對奚磊女士剛才說的,我想補充一下。因為在美國畢竟也有搞工程的,你不能說美國搞工程的就不是人才,但是我同意他如果在美國工程方面,理科方面要做出成就的話,他的洞察力,他這文科的底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我舉個例子,Steve Jobs(賈柏斯,蘋果公司執行長)現在非常紅了,因為Apple開發了iphone這種東西。但是Steve Jobs對蘋果公司最大的貢獻不是他設計了什麼產品,而是他的理念,他對消費者的觀察力,他人生的價值觀,說我要讓你用起來很方便。我記得Steve Jobs沒讀完大學,但他讀書的時候,他選了東方美學,學了很多美學的東西,學了很多藝術設計的東西。有人分析蘋果的這些東西,比如說Apple之前就已造出了MP3,那為什麼蘋果就惹人喜歡?就是因為他下工夫,想別人想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需要觀察力的,而這是中國學生最缺乏的。

主持人:您說到這兒,我就想到剛才新澤西州高先生談到的,他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問題,那麼你剛才談到Steve Jobs這個人,他的這種理念,像美國在大學還有在小孩的教育過程中的社會價值,他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該追求什麼、不該追求什麼,那您覺得這種社會整個價值觀念和導向對小孩和教育有什麼影響嗎?

奚磊:我覺得太有影響了,其實就是人跟社會的位置要擺好,一個人在社會裡不能太自負,你也不能完全不負責任,我覺得在文明社會裡,人要能恰到好處的把社會關係處理好。我們看到這個例子,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說,這些孩子很優秀,沒有考上這些學校,為什麼中國人就覺得接受不了?這事實上反映出中國人的自負,同時又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主持人:非常感謝二位今天的評論,也非常感謝各位觀眾朋友的參與,我們還有觀眾朋友在線,我們很抱歉,下一次您早一點打電話過來。我們也希望這一次對中美教育的對比能對那些想報考美國院校,還有他們的家長、關心他們的親朋好友,以及對中國的教育有興趣的朋友能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什麼想法的話也可以寫我們的反饋郵箱feedback@ntdtv.com,謝謝各位收看,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上)


//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談加拿大「中國間諜論」(1)
一個顛覆「真實」和「虛浮」的中國社會
【熱點互動】中美韓軍演為哪般?(3)
【熱點互動】談加拿大「中國間諜論」(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