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北京國務院4月17日下達緊縮房貸等打房措施的新國十條,房市急速冷凍。6月份大陸各大城市的房價首度出現下跌,但也連帶打到鋼鐵、水泥及原物料等相關產業。
中國的房地產問題,已經從經濟層面擴大到對整個社會氣氛都有影響,今年上半年,北京出台了一些抑制房價的措施,雖然成交量開始下滑,但是房價還沒有明顯的下降。
中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4月的55.7降到5月的53.9,再降到6月的52.1。這個常被作為景氣先行指標的PMI,呈現連續下滑現象。此外,工業企業增加值、央企利潤及各主要行業產銷量,4月以來的漲幅全部下滑。
中國「打房」鋼鐵內需減少,鋼材大量低價外銷,台彎中鋼受到大陸熱軋、冷軋、熱浸鍍鋅及電鍍鋅鋼捲傾銷衝擊,宣佈9月內銷鋼品盤價,平均每公噸調降新台幣1020元(31.7美元),降幅4%。
救市救到房、股市
2008年大陸祭出4兆人民幣(5,900萬美元)的救市方案,很大一部份繁榮了房市和股市,令2009年股市、房價和地價出現了大幅飆升,銀行系統的壞賬風險也在上升。
2009年大陸A股市場由1849點起步,在8月寫下了年內最高點3478點的紀錄,最高漲幅88.58%。09年中國股市主要指數在全球遙遙領先,深證成指創出了全年111%的漲幅,成為全球僅有3大全年翻倍的指數。上證綜指則以79.98%位列2009年全球股市第7位。
大陸去年在救市政策下,房市「步步高升」,「國」字號的國企和央企也紛紛「下海撈錢」,不但「地王」頻頻在一線城市裡出現,更還有「區縣地王」的出現。國企對房市推波助瀾的結果令中國房市一飛衝天,民眾只能望屋興嘆。
在土地競拍現場,除了成名已久的國資房企,更有中鐵、中糧、中建、中國煙草集團、中國兵器集團參與,連廣告公司、抵押擔保公司也參加競拍,不但說明房地產市場利潤豐厚,也說明央企對房市、地價推升難辭其咎。
鋼鐵業受打房影響蕭條
鋼材是三大建築材料之一,一般情況下,鋼材在房地產開發成本中的比重約佔到1/3。但最近,鋼材,特別是建築用螺紋鋼及線材價格,每噸已跌去200元左右(29.5美元),跌幅約為5%。
寶鋼7月13出台了8月份產品價格,主要產品價格悉數下降,幅度從200~800元(118美元)/噸不等,而這也是寶鋼今年連續第2個月降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全年鋼產量約為6.2到6.3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專家表示,高產能、高庫存的現狀,預期今年三季度鋼鐵行業將持續虧損。
有「中國鋼鐵第一市」稱號的唐山市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自今年5月以來,鋼材價格一路狂跌;到了7月,角鋼跌至3500元(516美元)/噸,焊管3800元/噸,每噸跌幅都在400元~700元(59~103美元)不等。
今年4月以來,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不少樓盤項目延後開盤以及購房者對市場的觀望直接影響了開發商對原材料的採購。終端市場的需求猝然變冷,建築用鋼也成為了鋼廠、貿易商都不願碰觸的「危險地帶」。
作為建築用鋼的兩種主要產品,線材和螺紋鋼今年3月的出廠價約為4700元(693美元)/噸,而如今價格已經跌至3900元(575美元)/噸。「對於後市的持續看低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於建築用鋼的採購熱情。」
據行家介紹,唐山行情好的時候一噸廢鐵能賣到2800元(413美元),在7月3日的現貨市場上,廢鐵價己跌至2190元(323美元)/噸。在行情好的時候,一天有500多噸的需求量,但如今鋼廠的日子不好過,需求量只剩1/4。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唐山市大約共有94條軋鋼生產線,差不多有40%都停產了。有鋼廠老闆透露,開工的鋼鐵廠有超過30%都在檢修,開工率不足7成。
在4月份之前,市場一直呈現上升趨勢,鐵礦石價格每天上漲。鋼廠和貿易商都願意花高價買原材料生產,但從5月份開始,市場持續下跌,進貨的廠商,手握賣不出去的高價鋼材,受資金和市場的雙重緊壓。
水泥及相關產業
雖然作為原料的煤灰礦和石灰礦價格上漲,導致水泥價格有小幅度上漲,但水泥市場最近幾乎是「有價無市」。水泥業自2009年在擴大內需的市場需求下,整個產業迅速擴張,但擴張過度被工信部列黑名單中,要將工廠數量縮減到現有的1/5左右。將全國5,000多家的水泥廠,裁減至1,000多家。
由於4月下旬以來,住房交易量出現萎縮,相關的裝修、傢具等產業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傢具賣場冷清,同比減少約3成。
股市自4月中旬下跌以來,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銀行、鋼鐵、有色金屬、水泥這4大板塊,它們的指數分別下跌了13%、17%、9%、18%。5月17日,滬市跌幅就高達20%。
房價仍堅挺
香港《明報》7月15日發表文章指,大陸樓市出現「官商博弈」,一些地方政府遲遲未推出房地產調控細則,有的甚至宣揚「補漲論」,有的則動輒賣地「造城」,大手筆背後是地方財政的「土地依賴症」未改觀。
目前各地發展商手中在售樓盤房價仍然堅挺,高房價「堅冰未融」。在新國十條公佈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後,不少一線城市的住房銷售下降達80%以上;可房價卻很少鬆動。
不少中共官媒體更發文指,從樓市調控的過程看,地方政府、銀行、發展商多種強勢利益群體的影響不可小覷。
廣州《南方都市報》透過現場採訪及電訪廣州130個主流樓盤發現,有51個樓盤減價,佔39.2%,價格持平和上漲的樓盤數量分別為49個和30個,約佔37.7%及23.1%。
中共《央視》針對,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第3套房貸(第3間房屋貸款)現狀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城市的第3套房貸卻從未停止。
調查指出,這些城市的銀行聲稱,「這些地區的房價從未上升過快,從未過熱。」在杭州,甚至第4間房屋都可以向銀行貸款。
中國的經濟的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房地產業的帶動,許多地方的財政絕大部分依靠「賣地收入」,當地方經濟發展靠賣地支撐時,「打房」將會打到決策層。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