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約翰編譯報導)美國的Outlet打折店(暢貨中心)是許多來美國旅遊華人喜歡光臨的重要「旅遊景點」,零售商為了賺消費者口袋裡的錢,無所不用其極。WalletPop網站解析了商家的六大手法,下次當你準備到Outlet大撿便宜時,謹記下列要點,別掉進陷阱卻不自知。
1. 以地點營造便宜假象
大部分的Outlet離市中心較遠,一方面是因為租金較便宜,另一方面是要營造商品便宜的假象,讓消費者誤以為這樣的「不便利」,一定有便宜可撿。零售商利用這種想法,讓消費者以為Outlet的每件物品都比市區的低廉。
2. 當心建議零售價
大部分的商品都是以「建議零售價」標價,其實,「建議零售價」可能也是捏造出來的。許多商店都會自訂建議售價,好讓商品在折扣後看起來便宜許多。唯一應變策略就是:清楚自己要買什麼;事先訪價,了解市場行情;再依此比較Outlet裡的價錢。不要被較高的「建議零售價」所矇騙了,以為自己撿到便宜,其實不過是店家引誘消費者的花招而已。
3. 張大眼睛 不是每件商品都有折扣
以安德瑪(Under Armour Outlet)為例,令人驚訝的是,店裡的短褲居然沒有比較便宜的,銷售員的解釋是:褲子是主打商品,通常主打商品是沒有折扣的。如此一來,還不如跟長期往來的零售商購買,每年還會有消費總額的10%的紅利退回。話說回來,一個不注意其實就會把短褲放進購物車裡,以為Outlet所有東西都是比較便宜的。
4. 結帳價錢多算了
在Outlet裡,幾乎沒有人只買一件商品,多半都是大肆採購。堆滿收銀台等待結帳的特價商品當中,就可能有一、二件「不小心」被多算了價錢,而你可能也不會注意到。最近發生在奧蘭多Prime Outlets裡的案例是,一件凱文克萊(Calvin Klein)的西裝襯衫打六折,當下用手機計算出的價格是32.10美元,但結帳時卻顯示36美元,雖然還是很便宜,但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往往消費者在還來不及反應價格的差異時,收銀員已向顧客索取信用卡要求付費了。
之後,當顧客指出錯誤,價格被重新更正,店員也不好意思地道歉。價格錯誤源自於條碼,收銀員也不知道。因此,若不仔細注意,就白白多付了4美元呢!
5. 山寨貨
這是Outlet業界的秘密,沒有人願意公開談論。其實,很多商品都是專為Outlet製造的。別以為你買到的是百貨公司販售的精品,反之,通常是品質低劣、剪裁粗糙或布料便宜的山寨貨,因此別冀望跟真品一般耐用持久。當然若你真的喜歡自己買下的東西,那就另當別論。但請謹記,就好比造假的建議零售價,別以為Outlet的商品都來自主流零售市場賣不完的存貨。
其實,只有所謂的清倉折扣商店(clearance store)會以大拍賣方式,出售那些在百貨公司賣不完的商品,例如內門‧馬可仕清倉折扣百貨 (Neiman Marcus Last Call)。
6. 無用的折價券
你可以在奧蘭多的Prime Outlets用7美元買一本折價券,想要省錢但最終可能還是不划算!有許多折價券必須消費100美元以上才有折扣,一般小額消費根本不適用;或是該商品只有打九折,根本不符合效益;折價券通常在特賣期間不得使用,更弔詭的是,很多店家似乎一年到頭都在特賣促銷。
此外,滿額贈送神秘小禮物,也是刺激消費的手法,但往往可能只是廉價品或沒有價值的東西,曾有顧客得到的禮物是個「壞掉的」的鬧鐘。
其實折價券可在購買高價商品時發揮效益,像是皮衣或珠寶等。即便僅提供100美元以上商品的九折優惠,都是划算的。例如以九折折價券購買原價300美元的皮衣,足足可省30美元,便遠遠超出7美元的折價券成本了。
還是那句老話,「知道你要買什麼」以及「結帳前算好價錢」,才不會多花冤枉錢。
最後,還有一種方法可讓你在outlet裡掏出錢包,但這絕對是自己的錯:為了省錢而消費。假使你聽到自己說:「這不買不行!太划算了!」那麼請再冷靜思考一下,你也許不需要花這筆錢。下次在你走進購物中心前,確實知道自己要買些什麼,才是真正的省錢之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