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君蔚台北 8日電)台灣經濟復甦,失業率仍高。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今天表示,短期促進就業措施是必要的,但「危機一過,要趕快退」,中長期還是要輔導產業升級、改變台灣產業結構,才能解決問題。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憶如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台灣經濟成長和就業之間有落差,是結構性問題,需要中長期措施才能導正,但「失業的人不能等」,短期的問題也是要解決。
行政院長吳敦義誓言年底要將失業率降到5%以下,外界質疑政府最近推出的相關政策恐只能「美化」數據,無助於解決失業問題。劉憶如強調,短期措施是有必要的,「畢竟大家都活在當下」,各國面對金融海嘯,也都動用公務預算創造就業。
劉憶如說,她認為最近的短期措施多屬正面,包括畢業後免驗畢業證書即可當兵,退伍後能盡快就業,對個人和社會資源都是立意良好。教育部推出大學生畢業後多留一年取得第二專長,因為很多企業反映需要跨領域專長的人才,但台灣很缺這種人才,這種做法也是好的。
不過,劉憶如指出,要注意「短期策略不能違背長期目標」,雖然非常時期有非常作法,但危機一過,要趕快退場。
至於中長期如何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劉憶如坦言,「真的滿困難」,因為經濟發展伴隨著產業轉型,有些產業若無法成功轉型,就會造成失業問題。
她表示,要解決問題,必須先分析失業族群、屬性,及產業要如何轉型,行政院勞委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台灣能有多一點服務業,由於服務業進入門檻較低,對就業就會有幫助。
劉憶如指出,台灣產業規模,工業約占 3成、服務業約占 7成,但在今年第 1季13.27%經濟實質成長率中,工業貢獻 9.47個百分點,服務業貢獻 4.29個百分點,農林漁牧業的貢獻度是負的。服務業規模雖是工業2倍,但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卻沒那麼大,也造成所得分配不均衡。
劉憶如也表示,加強民間投資是創造就業的一種方法,不論投資服務業或高科技產業,因為投資服務業可以直接帶動就業,投資高科技產業也會帶動周邊產業,對就業也有間接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