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8日訊】(美國之音報導)為期兩天的第19屆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6月7號在越南胡志明市閉幕,與會者表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亞洲的迅速復甦,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重心正逐步向亞洲傾斜。亞洲應該在全球金融架構和國際貿易等世界事務中的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過,亞洲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易受全球風險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馮慧蘭(Mari Elka Pangestu) 在閉幕式上說,亞洲是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中國、印度和東盟是亞洲的三個增長中心。
馮慧蘭說:“全球金融危機後發生的一件事就是中心往亞洲轉移,中國和印度當然是注意的中心,但是我認為東盟也應該是增長領域的第三個中心 。”
馮慧蘭指出,隨著經濟聲譽的增長,責任也應該相應增長。東亞在全球事務中日漸重要的一個體現就是在全球事務的討論中,20國集團替代了工業八國集團。東亞的六個國家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和韓國都是20國集團的成員,因而,與發展中國家以及東亞相關的事務也會提上20國集團的會議日程。
但是,亞洲要進一步發展仍然面臨挑戰。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說,東亞國家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還需繼續改善基礎設施,增加東亞地區的內部貿易額,提高應對全球危機的能力。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認為,亞洲各國應進一步提高貿易開放度。他說,在危機期間,亞洲貿易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擺脫危機的速度要快於貿易開放程度低的國家,這表明開放貿易有助於增強經濟彈性。
他說:“看看亞洲,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貿易開放促成了經濟增長,貿易開放程度高的國家在危機中和危機後,都比貿易開放度低的國家表現要好。”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商務官兼執行董事顧潤賀(Robert Greenhill)在總結會議結果的時候提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境發展以及均衡分配發展成果對亞洲非常重要。
在6月6號的開幕式講話中,東道主國越南的總理阮晉勇也指出,“一個真正新的機會降臨東亞,東亞必須在全球管理方面扮演更大的角色。”不過,他同時指出,目前東亞各經濟體面臨的諸多挑戰,如氣候變化、自然資源衰竭、易受全球經濟風險影響等。他認為,東亞經濟體應當提高管理質量,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以實現快速、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
與會的另一位領導人,柬埔寨首相洪森則警告,亞洲各國的財政刺激措施應當避免在不適當的時機撤出。這是因為,截至目前,該地區的民間投資還沒有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貧困人群還沒有走出困境。和其他與會領導人一樣,他強調私營部門在經濟復甦和增長中的重要性,包括政府與企業的合作。
本屆會議主題是“對亞洲領導作用再思考”,會議期間,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界、商界和學術界代表500餘人對亞洲經濟的領導作用、全球挑戰、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增長以及區域競爭力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世界經濟論壇前身是“歐洲管理論壇”,1987年改名為“世界經濟論壇”,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下屆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明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