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流動人口已達到2.11億

標籤:

【大紀元6月30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採訪報導)最新公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顯示,2009年中國流動人口已達到2.11億,其中1980年後出生的佔60%以上。

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26號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0》說,2009年中國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為27.3歲,其中 78.7%為農業戶口,20至44歲者佔被調查人口的2/3,流動人口家庭平均規模為2.3人;人口月平均收入1942元。他們主要在製造、批發零售和服務領域就業,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業。這些流動人口因技能原因在城市產業升級中,難以找到合適工作。同時,中國流動人口收入較低,社會保險參保率也很 低。有39%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社會保險。有超過一半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險。在家庭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的農業流動人口中,僅有11.6%參加了養老保險。

美國博爾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鄭竹園認為,中國流動人口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城鄉差距:

「中國城鄉的差距是太大了,因為鄉下的人除了種田之外沒有別的收入,然後到都市來做民工的時候工資也很低。所以這個差距就越來越大。這個大概在所有落後地區、新興國家大概都是有,印度也是差距很大,這是不可避免的。那麼,以後一定要在做稅制度上有個嚴格的規定。有錢人要納稅,有地產的人要有房地產稅;第二個就是對失業的、對老人,對貧苦的人政府都…就像美國政府都有很多優惠的政策,而這些東西是要慢慢來的。」

報告說,中國流動人口年齡結構和利益訴求發生了較大變化。與上一代流動人口相比,這些80後一代在流入地結婚、生育的比例增加,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更加強烈。流動人口區域分布呈現新特點,由東南沿海單向集中轉向以新興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為中心的多元集中。但是,這些流動人口的勞動權益維護能力差,對勞動保障政策知曉程度低,約有三成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報告顯示,中國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停留呈現長期化趨勢,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在流入地停留時間為5.3年。有一半的人停留時間超過4年,近19%的人停留時間超過10年。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實際上,美國的人口流動比例遠遠高於中國:

「中國人口流動的比例其實要小得多,但是由於我們的戶籍制度對人口流動起到了限制作用。其實中國從2003年孫志剛事件之後中國廢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就標誌了中國實現了自由遷徙。但是這種自由遷徙顯然是不被法律所認可的。你可以自由遷徙,但不能夠獲得同等待遇。」
 
中國的流動人口報告還指出,流動兒童入讀公立學校比例較低,大齡兒童在流入地完成義務教育存在困難。正在上學的流動兒童中,在流入地入讀公立學校的比例為69%。胡星斗教授認為,中國各級政府應該加大教育投資,重視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

「甚至他們的打工子弟學校也經常屬於被禁閉的狀態。那麼,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未來能否成為我們市場經濟的一員?能否成為產業工人?以及他們未來能否融入城市?如果他們不能夠融入城市,那他們會對城市有一種牴觸心理、排斥心理,甚至仇恨心理。那麼未來終會影響中國社會的穩定。」

胡星斗教授認為,提高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水平是提高中國人口素質的關鍵。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綠黨:在澳人口問題上政府持20世紀想法
美國報告指中國人口販賣問題仍很嚴重
台內政部擬辦聯誼為單身員工尋偶
不想排隊 大陸健全人租輪椅走愛心通道進故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