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費短缺 哈崗教委一年十次訪中遭質疑

陳凱質疑:教育經費短缺情況下 這筆龐大費用哪裏來

人氣 4

【大紀元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前中國男籃隊員、著名人權活動家陳凱日前在哈崗學區例會上提出質疑,徐乃星在一年內去了中國十幾次,這筆龐大費用哪裏來的;在教育經費短缺情況下,學區教委們為何要刪減現有的教學計劃來辦孔子學堂,內部是否暗藏甚麼樣的交易?當天有數位職員上台發言,對學區刪除現有教學計劃及對現有職員減薪及裁員表達不滿。

徐乃星頻繁往返中國耗費1萬多美金

陳凱表示,5月20日在哈崗學區與前學區總監克萊默(John Kramar)在審查孔子課堂教材,赫然發現其中滲透著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此事已經引起各地的關注,但是,孔子學堂共產思想的入侵,對學生們的洗腦,對美國造成的危機茲事體大,此次再來,主要是對教委徐乃星頻繁的往返中國,這1萬多美金的旅費、住宿費用,因何而來,在孔子學堂形成過程中,扮演了甚麼角色。

陳凱表示,中共向來擅長小動作,台下給錢,或利用人頭捐款,以私人名義贊助海外政商人士訪華,賄賂、找女人,但在過程中暗中錄音錄像,做為把柄,使這些人淪為中共的操控工具,因此對這筆超過一萬多塊美元費用從哪來的?陳凱對徐之行為是否有違美國法律提出質疑。

為限制民選官員接受利益團體的捐贈,美國聯邦及加州都立法規定,加州「公平政治行為委員會」法規,規定給非營利組織的、用於某民選官員身上的私人捐款每個捐助人每年不得超過$420的上限,民選官員在服務期間,接受民眾禮物不可超值$390。基於此,陳凱指出:身為相等於公務員的徐乃星是否有違美國法律?是否有犯罪行為?如有是否需被提起公訴?徐乃星為美國公民,被美國公民選出的,理當向美國負責,但是如今他的行為反而為中共負責。

陳凱表示,孔子學堂中的共產毒素,腐蝕著美國精神,學區教委不在於他們來自何處,而在於他們引進了孔子學堂後,對道德的干擾,很多家長都關心珍惜美國的價值,害怕它們被污染。

哈崗居民瑪西亞(Teresa Macia)對徐乃星教委將帶團拜訪中國,心痛表示,今天有人上台談教學計劃被停、老師減薪失業,為何不將這些錢用在拯救老師和學校?

哈崗居民魯迪歐貝德(Rudy Obad)曾在海軍服役時被中共槍擊,他說,無法理解為何民選的學區教委們,敞開大門,讓中共主導的孔子學院入侵學校,讓共產黨來這教我們的孩子?

陳介飛女友帶頭發言支持孔子課堂

當天有數名學生在一位年輕女子帶領下上台表示支持孔子課堂,瑪西亞聽後說,學校如此愚昧,讓孩子捲入這場戰爭,問題癥結不在孩子或外語,而在於這是從中共來的課程。

陳凱指出那位領頭的女子是教委陳介飛的女友,他們利用年輕孩子們的嘴,利用標語,來達到他們的目的,混淆視聽,這如文化大革命時洗腦年輕人打擊他們的「敵人」有何兩樣? 陳介飛對這些孩子以「教導語言和文化」為名,而完全不提教材內容,讓學生們無法辨別甚麼是「好和壞」,破壞他們對道德的分辨和標準,如此下去將是這是最大面積的「集體謀殺」。

北科羅拉多家長邀請陳凱解析孔子課堂

海倫. 薩賓(Helen Sabin)是一個作家和前教師,為「Colorado Springs, Co. called The Constitutionalist Today」撰寫有關教育問題數年,在福克斯新聞網上看到陳凱談到「孔學堂」後,擔心因孔學堂的進駐,為美國帶來的危機,而與陳凱取得聯繫,並在致哈崗學區總監Nakaoka公開信中提出對學區的抗議及相關道德問題,值得所有美國人警覺。

海倫在信中,提出幾個重點,是否是引進真正的中國文化或是以「消毒」的改版政治取代,甚或無視中國的「一胎制」難以計數的女胎被強制墮胎,女嬰被丟棄,餓死、淹死,掐死;或是在奧林匹克賽中謊報選手的年齡或是在開場式找漂亮外表的代打上場唱歌;教材中是否包含她在網路上、包括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充斥共產黨思想? 你們是否無視毛澤東殺害難以計數的無辜人民,是否無視目前中國在中共統治下,沒有人權,你們有否真正瞭解中共在世界廣設孔子學院目的是甚麼?

北科羅拉州等地的家長,因見到洛杉磯哈崗學區揭露教材真相,對是否引用孔子學堂,有所警惕,邀請陳凱分享他對中共統戰的伎倆及孔子學堂的瞭解,以幫助他們做出適合的決定。

不論哪一個學區,中共都先援助美金三萬元讓其開辦孔子學院,陳凱表示,當地很多家長都非常恐慌,因此邀請他前去解釋,未來可能將投票決定。

瑪西亞亦已經看到洛杉磯東區的學生家長在報紙和網路上,撰文抗議孩子被迫在校學習這些滲透共產毒素的中文課程。

陳凱表示,這場奮鬥非常艱難,希望更多人士加入一起奮戰。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凱:中共借孔子學堂輸出共產惡文化
《華郵》:加強媒體攻勢 中共砸66億銀彈
劉兆玄:孔子學院與中華文化不能劃上等號
被曝滲透共產意識 海外孔子課堂再惹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