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可以為遠災也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公(1)曰:「然則何以事神?」子曰:「以禮會(2)時。夫民見其禮則上下援(3 ),援則樂,樂斯(4)毋憂,以此省(5)怨而亂不作也。夫禮會其四時,四孟四季(6),五牲(7)五穀,順至必時其節也,丘未知其可以為遠災也。」(《大戴禮記·誥志》)

【註釋】
(1)公:魯哀公。
(2)會:適,順應。
(3)援:幫助,求助。
(4)斯:那麼,就。
(5)省:減少。
(6)四孟四季:「四孟」陰曆四季第一個月的總稱,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四季」指陰曆四季第三個月的總稱,即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
(7)五牲:有三種說法。牛、羊、豕、犬、雞。一說:麋、鹿、麇、狼、兔。另一說:麇、鹿、熊、狼、野豕。

【語譯】
魯哀公問:「那麼,怎樣侍奉神呢?」孔子說:「依據禮儀順應天時。民眾見到君王以禮敬神就會上下幫助,互相幫助就會快樂,快樂就沒有了憂愁,這樣就會減少對君王的怨恨而不會作亂了。祭祀之禮要合乎四季,四個孟月,四個季月,祭獻五牲,祭獻五穀,只要儀式十分符合規定就一定與時節相適應,我不知道這是否就可以免於災禍了。」

【研析】

孔子告訴魯哀公侍奉神的做法,一是以禮,二是會時(應天)。為什麼把「禮」看的這麼重?孔子講過:「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還說:「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之。」什麼意思呢?說禮呀,是先王用來遵循天道,治理人性情的。天道對喪失禮的人不給他生存的機會了,人遵循禮才能生存。聖人用禮來昭示天下,所以天下國家才能治理的好。禮源於天,傚法於地,參驗於鬼神,貫徹在祭祀等各項儀式中。老百姓看見君王都能以禮行事,自然依附於君王,快樂的生存。

作為君王,上承天命,下撫民眾,天不怨怒,民不作亂,自然國事太平,沒有災禍。為什麼祭祀要會時呢?古人祭祀有四季的不同,春祭叫礿(yu□),夏祭叫禘(d□),秋祭叫嘗,冬祭叫烝(zh□ng)。「礿」和「禘」為陽的意義,尤其「禘」為陽盛,所以在禘祭的時候要頒發爵位、賞賜車服,以順應陽的意義;「嘗」和「烝」為陰的意義,尤其是「嘗」為陰盛,到嘗祭的時候要出外田獵習武,行刑犯罪的人,以順應陰的意義。四時、四季都是神,順應神來祭祀,自然合乎神的心意,神靈會保護人免於災禍。

所以孔子意在告訴魯哀公,對神的侍奉要恭敬、謹慎、以禮、會時,上承天意,下得民心,國家自會安定太平。

最後孔子的回答是比較婉轉的,「丘未知其可以為遠災也。」因為有太多人意識不到的原因及各種因素決定著人能否「遠災」,但是按照孔子說的如此「事神」,還是可以達到目的的,因為災禍本身就有兩個作用,一是懲罰、報應做壞事的人,二是對人的警示,如果人明白並改正了,災禍自然就不存在了。

【延伸思考】
1、人人都希望平安無恙,怎樣才能從根本上使人免於災禍呢?
2、你有過順應或忤逆天意的感應嗎?

【思考指導】

人來在世間是不可能沒有災禍的。為什麼呢?因為人生生世世都做過不好的事,來到這個世間就都帶來了。釋迦牟尼告訴人們這叫「業」,耶穌叫作「原罪」,老百姓說白了叫「孽」。這些東西會給人帶來不同形式、或大或小的災禍,這是無法選擇和改變的。

所說的「今生受者是,前生做者是」。但是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通過吃苦可以償還掉,不過因為「業」的大小不同,情況也不同。同時,今生要是把握的好,修心向善,積累功德,可以減少災禍。

所說的「今生做者是,來生受者是。」尤其像孔子說的敬神、祭神,「以禮會時」,按神對人的要求和標準來做,神會喜悅,可能免於人的災禍。

* * *
【相關資料】

商湯誠信 天之應人

《荀子‧大略》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在商湯的時代(公元前十六世紀),曾經發生一場大旱,連續七年沒有下雨。洛河的水乾枯了,沙子被烤得滾燙,石頭也被烤得像煮熟了似的。

商湯非常困惑,十分難過。於是虔誠的派人舉著「三足鼎」(這是古代的三腳餐具,用於重大的祭祀活動),去向神靈禱告,並用尊敬的心情,誠心實意的說:「是因為我(指商湯本人)的政令不適當嗎?是因為我使百姓遭受痛苦了嗎?是貪賄成風了嗎?是說壞話的小人得勢了嗎?是因為宮殿太豪華了嗎?是因為裙帶之風太盛行了嗎?為何天旱不雨,到了這個地步?……我願意改過啊!」禱告的話,還沒說完,天就降下了大雨。文末寫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 意思就是:上天對誠實禱告的人的感應,好像影子伴隨著形體,又好像回音跟隨著發聲一樣:是非常及時,特別的快。

商湯是個誠心愛民的君主,他曾說過:「人照一照水,就能看清自己的容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的如何。」他又確實能敬信神靈。他曾對葛伯講:「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的懲罰你們,一概不寬赦。」正因為他平時有善心,有誠信,所以當他虔心禱告神靈時,就能得到神靈的諒解和保佑,及時的降下甘霖。

【課後作業】
六月飛雪,三年大旱,源於竇娥冤情。面對全人類眼前的各類災難,你認為根本的解決辦法為何?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曾子說:「父母去世了,要謹慎的辦好喪禮,表達自己的哀痛,追念久遠的祖先,要誠心恭敬的祭祀,這樣,百姓的道德風貌就日趨敦厚純樸了。」
  • 孔子說:「做得過度就如同是做得不足,都不適中。」
  • 太宰(1)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2)之將聖(3),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4)。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孔子說:「具有中等資質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較高的學問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資質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較高的學問或道理。」
  • 重耳為了報答楚莊王及實現自己的諾言,就下令全軍往後撤退九十里,一直退到城濮才停止。從此人們就將「辟君三捨」引申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人容忍讓步,不和人相爭。
  • 范雎(1)曰:「汝罪有幾?」曰:「擢(2)賈(3)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 子曰:「君子易事(1)而難說(2)也。說之(3)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4)人也,器之(5)。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6)焉。」(《論語·子路第十三》)
  • 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把國號改為「新」。王莽施行改革政策,但煩苛的政令卻讓人民生活更困苦,也導致天下許多人起兵反對,並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王莽去世後,劉秀在邯鄲一戰,大敗莽軍,還殺了自稱天子的王郎。劉玄見劉秀接連立下大功,就封他為蕭王。
  • 棘子成說:「君子只要有好的內在實質就行了,還要外表的文采做什麼呢?」子貢說:「真遺憾,大夫您這麼談論君子!說話當慎重,不可失言。內在的實質就如同是外表的文采,外表的文采就如同是內在的實質。去掉斑紋的虎豹的皮,就如同是去掉毛的狗羊的皮。」
  • 子貢問怎麼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人民信任當政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