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6日訊】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對於我們家園氣候變化的關心,是每個人的明智表現。聯合國曾經委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委託IPCC,因為它是聘請世界許多知名科學家組成的鬆散組織)對世界氣候變化做過全面的評估。IPCC得出的結論是:「極有可能是人類行為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具體到細節上是:人類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帶來的溫室效應是全球迅速變暖的主要原因。這也就是當前氣候變化的主流學說–「溫室效應」說。
「溫室效應」說被提出後,一直遭到許多人的反對,認為它極不准確。特別是把它作為IPCC的結論,用來指導我們人類的行為規範時,對於此種學說的爭議更是愈演愈烈。2010年5月7日美國《科學》雜誌又刊登255名美國科學院院士關於「氣候變化與科學公正性」的公開信。該信充分表達:255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對於「溫室效應」學說的提出,其具有認真的、嚴肅的公正態度,「溫室效應」學說亦是具有科學的完整性。
但是,一個認真的、嚴肅的和並且具有極度公信力的科學理論,不見得就是一個能夠真實反映自然客觀事實的學術理論。對於克羅狄斯.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你就不能說它不認真、不嚴肅,更不能說它不具有公信力。它可以準確的預測,行星體在天空中的位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類認識地球的貢獻要比尼古拉.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的貢獻要大得多。因為它告訴人們:「地球是一個懸浮在太空中的球體」的結論,是人類追求上萬年文明的一個總結。就現實來說,我們並不會討厭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我們不喜歡的是,當年有些人總要拿《天文學大成》的結論說事,去反對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
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知道天氣的變化,因此有了天氣預報,進而有了「天氣學」。由於氣候的變化,人們想知道所在地位置適合種植什麼?養什麼動物?年收成會如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有了「氣候學」這門學問。探討氣候的變暖或者變冷本來就是「氣候學」的基本命題。自從有了氣候科學以來,能夠稱之為「氣候科學家」的,沒有一個不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中國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竺可楨用他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中國氣候的長期變化(他採用的是統計學的方法)。他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中國歷史氣候的長期變化和世界其它地區氣候的長期變化基本一致。世界氣候的長期變化與太陽大氣層的活動(指太陽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變事件等活動總稱)密切相關。
人類生活在地球地表的大氣層中,氣象學的宗旨就是想得到地表大氣的變化特徵,所以氣象學把大氣作為一個研究的主要客體來探討。促成大氣變化的因子,從氣象學上歸結起來,主要有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以及地表性質(下墊面)這三個方面,近年來還加上人為干擾這一因子。這些因子作用在大氣上的過程都很複雜。特別是下墊面因子,其中甚至還有些不被認知的許多因素。所以氣象學不能把這些因子聯立起來建立方程,來解決大氣的變化問題。最後氣象學家就只能不考慮這些因子各自的變化規律;而只考慮這些因子對空氣的影響,去求解大氣的微分方程了。
我們再來看「全球氣候變化」這一概念,它是把地球一個太陽週期的地表平均溫度作為指標討論的。漂浮在太空中的地球,依據它在太空中的位置和它的運動狀態,接受來自太陽和宇宙中的能量;並且保持這些能量讓其不立刻散失到太空中去,如此地球才有現在的溫度。地球表面的熱量是不能以傳導或對流的方式逃逸出地球的,它們只能以黑體輻射的方式發散到宇宙中去。地球大氣在這個系統中的主要作用是平衡地球表面的溫差,它的運動狀態和地球長期的溫度變化關係不大。從這個立場看「全球氣候變化」命題,它應該是地球物理學家任務,而不屬於「氣候科學家」專業了。因為氣候科學家在處理這一問題時,經常會把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歸結為大氣環流或者海流中去,以致誤入歧途。
當然,氣候問題總還是氣候問題,只是解決局部、季節性的氣候問題和全球氣候問題的具體處理方法不同而已。氣象學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得到了迅猛發展。為了取得全球氣候的歷史訊息,人們開始研究諸如樹木年輪、冰蓋所得冰芯和珊瑚骨骼留下來的歷史痕跡,由此還派生出年輪氣候學和冰芯氣候學這些專門學科。在這許多學科學術成果裡,結論無一不指向同一結果:地球氣候的長期變化和太陽活動(也就是太陽黑子發生的多少)密切相關。當太陽黑子多時,地球氣候相對溫暖,農業收成就好;反之亦然。有的研究還證明發生此類現象(太陽黑子的多少)會影響到人類歷史的進程。
現在,我們只鬚根本解決太陽活動是怎樣影響地球氣候這個地球物理學的命題,剩餘的許多問題就好理解了。可是IPCC的「氣候科學家」不提以上結論,卻得出另外的結論:「極有可能是人類行為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這就好比,突然有人提出個「主流學說」,人們不可以在房間裡居住!科學研究顯示:人的生存會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在關死門窗的房間裡,二氧化碳的含量會逐漸增高;如此環境會嚴重損害人的機體,有時甚至會窒息人的生命。這些不僅是說說,有人還依據這一結論,把人從有的房間(密閉)裡趕了出去。出現這樣局面,當然會激起愈演愈烈的爭辯,甚至會發生人身攻擊也在所難免。
在之前,阻礙我們理解太陽活動會改變地球氣候真實物理過程的,還是因為我們頭腦裡的固有觀念:我們多數人都認為,只有太陽光給於我們能量,使我們得以生存延續;其餘的就不再會有大的能量進入地球,給我們溫暖了;然而,其實則不然。
先說太陽光,也就是太陽對地球的輻射能量:其中有少量的紫外線、其餘大部份能量都在可見光部份、另外還有三分之一能量的紅外線組成。太陽對地球的輻射能量總量變化很小。全部的變化,其中包括太陽自身發光的改變、距太陽距離的改變和地球運動狀態的改變;其變化總量不超過輻射總量的百分之一。所以說,太陽輻射不是地球氣候變化的主因,因此它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呈線性的、緩慢的。
再說氣候學中總結出的「地球氣候變化與太陽大氣層的活動密切相關」的這一結論。這個結論還可以換成另外的說法:太陽大氣活動機理產生出一些能量,然後這些能量進入地球,使地球表面的溫度發生改變。因為沒有巨大能量的交換是不可能改變地球氣候的。前面說「只有陽光」是我們的感覺,後面說「能量進入」是客觀事實的總結;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新的能量就是吹臨地球的「太陽風」。在太陽大氣平靜時太陽風到達地球的速度不到300千米每秒,而在太陽黑子活躍期,太陽風吹到地球的速度可以高達到1000千米每秒以上。這樣大的能量差異足以改變地球的氣候。這樣剩下要解決的,就是「太陽風」的能量是怎樣進入地球的這個問題了。
在地球上,還有許多氣候現象得不到解釋。根據經驗,我們用光線加溫一個高低不平的面,無論我們怎樣設置,高點總是高溫區,低地的溫度總是低的。可是在地球上高原接受的光線最多,溫度卻很低;低窪地區還有植被覆蓋,光照很少,卻常年溫度很高。如果沒有其它能量在起作用,這種現象很難讓人理解。還有,如果對地球氣候加溫的能量是來自天空,人們生活在地表空氣中就一定會有所感覺,比如陽光對地球大氣的加溫,我們很容易就覺察到它的存在。對地表加溫的能量源不是來自天空,那麼它肯定是來自另外的方向–地下。依據以上兩點,「太陽風」加熱氣候的方式應該來自地殼。
依據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做出總結:太陽風作用在地球磁層的磁場上;磁層磁力線攜帶能量通過南北兩極的極光橢圓帶進入地殼,在地球地殼的環緯度上產生電流;地電流在赤道附近電流最大,至極區逐漸減小;地電流流動為地殼加溫,電流亦隨地殼電阻場不同而變化;地電流大的地方熱能輸出就大,反之亦然。
地球上有許多自然現象都可以證明地電流的存在。這種太陽風攜帶來的巨大能量,不僅可以改變地球表面的氣候,而且它還驅動著磁層磁場的形態、強烈時會在電離層處激發極光、為雷電提供能量、保持范艾倫輻射帶的形態、驅動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的互動。這許多地球釋能現象都是太陽光所無法驅動的。
在沒有分析到有多少能量驅動地球氣候的情況下,先去討論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這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它的生命機制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是生命體,那麼它就有它的生命週期。人類最應當做的事,就是儘量延長地球的壽命。人類不應該做的,是那些不可逆的自然事物。當然,大量使用石化能源就是其中的一件。其它還有,煙花、鞭炮的燃放,從水中提取氧、氫工業和生產化工產品時多種有害氣體的排放等。
《科學》雜誌刊登的公開信中稱:「科學從來不絕對地證實任何事情」。這種科學的不可知論,顯然來自我們對科學公正的不自信。實際上我們這個世界不可知的東西並不多,只是我們的觀念出了差錯,我們自己把這個世界給攪亂了。觀念上的差錯,首先就是我們大腦裡的固有觀念,公開信裡被稱之為的有些「事實」。這些「事實」不是求證、實驗得來的,而是想當然得出的。第二個觀念差錯,是所有能稱為理論的東西,必須出自數學表達;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數學手段並不十分豐富,而我們的這個世界卻是豐富多彩的。第三個觀念差錯,是不允許對所有「事實」進行討論,至少《科學》雜誌可以發表255名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牢騷,而我這篇反對意見,現在卻無法找到任何一本雜誌敢於刊登,因為它太不是主流學說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