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9日訊】家住浙江省台州,現年82歲高齡的老人鄭用熙,滿頭花白,行動已不是很方便。從1995年至今先後募集並捐款777萬餘元,在全國18個省市捐建了32所小學。
據《中国青年报》報導,鄭用熙老人回憶稱,自己「捐助」的念頭源自1987年回訪母校浙江省台州中學。「當時我和老伴的月工資也就200多元。出於為母校做點事的初衷,1989年9月我把積攢了將近40年的一萬餘元積蓄捐給了母校作為獎學金。」
因為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並且一輩子都在清華大學理學院從事化學研究工作,老人當時就決定這筆基金用來鼓勵每年在浙江省化學競賽獲獎的優秀學生。直至2009年基金中款項全部用完之際,已有20屆學生中的133人得到了這項獎學金。
據老人介紹,第一批募捐活動參與者不足20人,”開會”的地點就選在老人的家裏。由於當時希望工程規定,捐一所學校需要20萬元,鄭用熙老人便將這個數字定位了最初的募捐目標。
「每一名組織者都很想盡一份力,但是在當時20萬元是一個太大的數字。我們討論了一天也沒有得出結論。後來我和夫人當場拿出倡議書,願意參與募捐的人就簽字,不願意參與的人也絕不勉強。結果僅有7人簽了字。」老人回憶說,「當時夫人鼓勵我,北京有這麼多企業、公司,如果我們湊不夠錢,就算一家家”化緣”也一定能募集到20萬。」
1995年年初,鄭用熙在第一批參與者的協助下按照手中清華大學和前西南聯大校友錄上的名字、地址一個不落的發送倡議信,「很多校友都身在海外,往海外寄信本身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避免信件超重,我用易拉罐做秤盤,筷子當秤桿,螺絲疙瘩做秤砣,做了一桿秤。每次郵寄前先會稱稱重量。」除此之外,管理捐款需要大量的收據,由於三聯收據每本要比兩聯的貴1.8元,老人就買來兩聯的,剪裁廢棄的檯曆紙做最後一聯。
時至今日,老人回憶當時仍無比感動:從發出募捐信開始不到100天的時間內,先後有來自世界各地1300餘名校友捐助了20餘萬元,隨後老人一直不斷收到四面八方校友的捐助。
鄭用熙說:「用第一筆錢,我們在河北狼牙山和北京密雲建立了兩所清華希望小學。從1995年到2010年,我們在全國18個省市共捐建了32所希望小學,集資777萬餘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