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暢遊維也納 就從環城大道開始

文、攝影 ◎ 意文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訊】環城大道呈C形,沿著多瑙運河連接大道兩端。中世紀、巴洛克時期及現代主義建築,譜成著名的環城大街風格,是歷史文化藝術古城的縮影,也讓維也納贏得了「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十二世紀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英國國王獅心王查理在回國途中誤闖李奧波特的領地因而被囚禁,李奧波特藉此向英國要求大筆贖金,於是將勒索來的錢,建設了保護維也納的城牆,位置就位於現今的環城大道上 (Ringstraße)。十四世紀時,土耳其鄂圖曼帝國分別於一五二八年及一六八三年兩次圍城維也納,這座城牆,讓維也納得以逃過了兩次災難。

奧地利國王法蘭茲.約瑟夫(Franz Joseph Joseph I)於一八五七年下令建設,花了九年拆除環城城牆,改建為五十七米寬、總長五公里的環城大道,大道呈「C」形,沿著多瑙運河連接大道兩端。於一八六五年五月一日建成開放,其後一八六九至一八八八年間,當時歐洲最優秀的建築師為環城大道設計建築,一幢幢建築物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著名的環城大街風格(Ringstraßen-Stil)由此誕生。

沿著環城大道聚集許多著名偉大的建築,包括市政廳、奧地利國會大廈、霍夫堡皇家宮殿、自然歷史博物館、藝術史博物館、史蒂芬大教堂和國家歌劇院。是暢遊維也納舊城區的一條入門路線。

維也納的建築形式充份展現了中世紀、巴洛克時期及現代主義建築三個不同時期的風格,是歷史文化藝術古城的縮影,這是維也納舊城區列入世界遺產最主要原因之一。讓維也納贏得了「建築博覽會」的美譽,也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國家歌劇院是一八六九年環形大道上第一批落成的豪華建築物,一八六一年,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師西克斯鮑和謬爾設計督造建成宮廷歌劇院(Burgtheater)。文藝復興式的造型展現華麗和雄偉氣魄,名列歐洲三大劇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歌劇院之一。西元一八六九年五月,歌劇院新落成時,以莫札特的歌劇《唐璜》(DonGiovani)為揭幕曲。二次世界大戰時歌劇院受到嚴重破壞,耗費一億美元歷時八年,直到一九五六年修復才重新開放。當時以貝多芬的歌劇《費得裡奧》(Fidelio)為開幕曲。

國家歌劇院外觀是仿照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劇院樣式,全部採用意大利生產的淺黃色大理石建成的方形羅馬式建築。高大的正面門樓有五個拱形大門,樓上有五個拱形窗戶,窗上立著分別代表歌劇中的英雄主義、戲劇、想像、藝術和愛情的五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門樓頂上兩邊是騎天馬的戲劇之神的青銅塑像矗立。門樓內的牆畫的是莫札特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中的精彩場面。

奧地利有兩項傳統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與「維也納歌劇院舞會」,百年來,維也納在新年聽圓舞曲的傳統。以及始於一九三五年,每年舉行的「維也納歌劇院舞會」,穿著黑色燕尾服的男士,邀請戴鑲鑽皇冠頭飾的女士們,在歌劇院水晶吊燈下,跳起華爾滋翩翩起舞,非常浪漫,是維也納少女的夢幻!

劇院前有一些身著十八世紀裝扮的青年,他們在街頭兜售各大表演廳的門票,後來發現滿街都有他們穿梭的身影,向遊客們介紹表演節目。

城市公園
 


市民公園。

環城大道東南面的城市公園(Stadtpark)建於一八六二年,是維也納城內第一座英國式市民公園。寬廣的綠地中有噴泉和水池,從入口處向左走,首先是金燦燦的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Denkmal)雕像,立在色彩繽紛的花圃間拉小提琴。當初這座灰色的雕像,因為日本人極為喜愛「圓舞曲之王」小約翰,特別出資為其漆上金身,現在,這座雕像則成了遊客拍「到此一遊」照片的經典畫面。


市民公園。

園內還有眾多的藝術家、音樂家紀念碑,如舒伯特、布魯克納、萊哈等等,共有十二尊著名藝術家雕像。

新市政廳與市政廳守護騎士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取代了原來位於史蒂芬大教堂區(Stephansdom)的舊市政廳,現為市長辦公地以及國會、維也納國家圖書收藏館、國家檔案庫的所在地。同時也是維也納新哥德風格中最具意義的非教堂式建築。

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在眾多優秀建築師中挑選了曾是科隆教堂的建築工程師弗裡德裡希.馮.施密特(Friedrich von Schmidt)負責設計。正立面的主體是大中央塔樓,頂端屹立著一尊全副武裝、手持長矛的甲冑騎士雕像,名為市政廳守護騎士(Rathausmann),由葛斯特爾(Gastell)負責設計,奈爾(Nehr)以精鐵手工打造的雕塑,已經成為維也納的象徵標誌。


新市政廳。

市政廳建於一八七二至八三年,實際高為九十七點九米,據說,是旁邊的還願教堂(Votivkirche,又稱感恩教堂,雙塔教堂)高達一百米,基於不能高過對上帝敬意的原則,所以矮了一些。但是,連同塔樓頂端的守護騎士總高度為一零四點三米。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築,其拱廊、涼廊、陽臺、尖頭窗、豪華的雕刻等無不體現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風格。外觀上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走廊,花飾窗格和精雕細琢的陽臺,大階梯的頂端延伸上去,便是作為禮堂用途的慶典廳(Festsaal)。建築內共有七座中庭。

如今,市政廳廣場前每當週末都會在廣場舉辦市集,一年四季舉辦各種活動,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其中,創立於一九五一年,每年五月初到六月下旬舉辦的維也納藝術節(Wiener Festwochen)。在阿卡登園(Arkadenhof)舉行的夏日音樂會最精彩。

市政廳底下的維也納市政廳酒窖(Wiener Rathauskeller),是極受歡迎的餐廳。

奧地利國會大廈

議會大廈(Parliament Building)是奧地利國民議會和奧地利聯邦議會所在地。一九一九年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建立奧地利共和國之後,即成為共和國的國會,奧地利國會分為上議院與下議院兩部份,上議院則是由奧地利九個省份的代表組成,而下議院每四年改選一次,真正主導法案訂立。


奧地利國會大廈。

一八七四至一八八三年,著名建築師特奧費爾.翰森(Baron Theophil von Hansen)授命建造這座議會大廈。在希臘雅典受建築教育的他,為了象徵民主來自於希臘,採用了古希臘復興的建築風格,立面採用古希臘的科林特式柱頭,三角簷雕刻著弗蘭茨.一世皇帝向十七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


奧地利國會大廈前的雕像。

議會大廈前的高達四米的噴泉雕像是象徵智慧的雅典娜女神,由卡爾.庫德曼(Karl Kundmann)所設計,基座旁的塑像象徵著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莫爾達瓦河。
在Dr.-Karl-Renner-Ring大街與Burgring大街的交界處,座落著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落成的共和國紀念碑(Republik-Denkmal),立著奧地利第一共和國三位開創者的半身雕像。

華麗巴羅克式黑死病紀念柱


黑死病紀念柱(Pestsaule)。

在歐洲經常可以看到「黑死病紀念柱」,但維也納葛拉本(Graben)大道的中央的這座,堪稱全歐洲最大、最華麗的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紀念柱」(Pestsäule)。

一六七九年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皇帝雷翁波特一世(Leopold I)發下誓言,若維也納人能逃過此劫,他就願意奉獻。疫情過後,為了感謝上帝終結黑死病,他詔令勞希米勒、博內希尼、埃爾拉薩三人合建紀念柱。

紀念柱外型臺座上描繪神創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後的晚餐等浮雕,上方則是耀眼的三位一體雕像。柱身表現在天使的指引下,聖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以及向上天祈禱的君王,最底端是象徵受黑死病折磨的老婆婆雕像。碑文語意在提醒世人,勿忘上帝給這座風花雪月的城市所帶來的懲罰。

黑死病是史上的大浩劫,徹底改變了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動搖了宗教信仰,藝術作品中不再是一貫的宗教形像。

聖彼得教堂

與黑死病紀念碑近在咫尺的聖彼得教堂(st.Peterskirche),於一七零八年完工,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外觀是希爾德布朗特(Johann Lukas von Hildebrandt)設計師代表作之一。是最經典的巴洛克式風格教堂。

內部也堪稱維也納巴洛克式教堂的典範,手工金飾的拱頂穹頂畫「聖瑪麗亞登天」,是十八至十九世紀的作品。聖壇上的畫出自利奧波德(Kupelwieser) 之手 。


藝術史博物館。


聖彼得教堂,18世紀建造,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目前所見巴洛克式外觀是貝維德雷宮設計師的代表作之一。

藝術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

國立美術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其與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對望,中間隔著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ien Platz)雕像。廣場兩側各矗立著相同外型的三層樓建築,面對Burgring大道左邊的是自然史博物館、右邊是藝術史博物館。建築師是高特費裡特.森佩爾(Gottfried Semper)和卡爾.馮.哈森瑙爾(Karl von Hasenauer),於十九世紀仿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建造。

其中,藝術史博物館為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與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同馳名於世,是歐洲最重要的皇宮博物館。

「繪畫館」陳列室依照藝術史發展和藝術家來做區隔,以尼德蘭地區和奧匈帝國的藝術品為主。「埃及館」是以古王國時期的收藏品為主,包含壁畫、碑文和浮雕等。「希臘羅馬雕塑館」以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像和藝品為主。「以弗斯館」為陳列中亞里底亞一個古城的建築和浮雕作品。

哈斯堡家族以聯姻手段,於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統治大半個歐洲,哈布斯堡王朝熱愛藝術,收藏十分宏偉,其繪畫典藏量多質美,體現了哈布斯堡家族以及各朝皇帝的鑒賞品味,幾乎收藏了歐洲美術史各階段重要畫家的作品,值得一覽。

無論你是漫步在金碧輝煌的宮殿或是古樸的石板地面、壯麗神聖的教堂,還是平易近人的花園綠地。在維也納每一步、每一角落,除領略這座古都城市輝煌的歷史、建築之美和君王統治遺留的餘韻外,更感受著致力於保留傳統的用心,將自身融於這個氣質外溢、優雅高貴的大背景中,也當一天貴族!◇


自然史博物館。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42期【世界風情】欄目。

本文連結: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在首爾穿梭古與今
【新紀元】用喝的溫泉 捷克療養勝地
【新紀元】捷克人生病的泉水處方
【新紀元】走訪斯里蘭卡 朝聖佛的足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