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眼秀 時尚打洞編織趣味

人氣 26
標籤: ,

【大紀元5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方惠宗台北報導)一線精品去年下半年首在國際男裝週發表網眼、孔洞元素,今年很快的就在市面上某些中、平價位商品,見到類似概念的運用。甚至連3C商品的配件,都跟隨這項風潮。男性時尚雜誌Men’s Uno出版人林浩正說:「孔洞的東西,某種程度是半透明。秀上展示的模特兒,裡頭都是不穿的,可以隱約看到身材線條,這是視覺上很吸引人的地方。」


Hermes網織線衫與網紋圖騰泳褲,展現度假時尚。

時尚打洞 打出趣味

Prada在2010年的早春女裝系列開始,推出了一個叫做「Fori」(義大利文,「打洞」之意)系列的商品,在他們招牌的牛皮壓紋配件上,打上密密麻麻的小洞,遠看就像網狀,並進一步延伸到衣服上。現在,這個如同網眼的設計元素涵蓋整個Prada春夏男裝系列,品牌稱之為「展現全新世代的青春未來主義風采」。


Prada經典牛皮壓紋公事包亦可見皮革網眼;手拿文件袋(右)。

以灰、黑色為主色,並以穿著具有鏤空效果的網眼服裝,多層次鋪陳服裝光影變化效果的Prada,可以看到全系列幾乎沒有一件造型跟網眼無關。例如「網狀針織Polo衫+千鳥紋西裝外套+短褲」、「網狀無袖上衣+小喇叭長褲」、「網狀開襟衫+網眼長外套」,就連襪子都有網眼設計。大量的針織和涼爽羊毛材質,以性感的V領、鏤空、格紋等,隱約中透露著男性身體的性感線條。

透過Prada設計總監Miuccia Prada從50年代衍生出來的細節,如尖領與窄肩上衣、小而合身的臀線,或者極為合身的小喇叭長褲等。這些原屬英式休閒穿著的輪廓,經由網狀元素與黑灰色,全部呈現出性感華麗、時尚前衛的感受。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當網狀成為主力素材,這個元素就像過濾器,過濾掉某些刻板無趣的質地。被認為難有變化的樣式因而有了新的感覺。有趣的是,一樣的網眼在不同的設計師眼裡,演變出的樣子不但有極大的不同,還有風格上的派系之分。


Yves Saint Laurent黑色牛皮提包,分布大型孔狀,營造透視層次感。

網紋.網狀.網眼.編織時尚網

Salvatore Ferragamo的網狀,讓異國風情以摩登姿態重新崛起;設計師將如同討海人靈巧雙手編織而成的網,展現在針織開襟衫。Gucci則將合身套裝剪裁,建構在棉質緹花布和孔洞皮革,以及網眼布料上。

以Gucci本季的奢華運動風而言,除了網狀處理,配合顯著的素材包括連帽剪裁、橡膠材質運用、跳傘裝以及彈藥袋的設計取材,都被提升到一個奢華層次,以珍貴皮革呈現,例如蟒蛇皮及鱷魚皮的拼接。但這樣的設計並不過分張揚,因為霧面橡膠質感的處理,柔和了這個革命性的創作手法。


高檔皮鞋同樣也出現網狀設計。圖為Giorgio Armani。(自由時報)


「網狀?是運動風的時尚符號。Hogan休閒鞋,科技網紋布料拼接麂皮與皮革。

網狀、雷射穿孔…,原本就是為了排汗透氣而生,後來形成運動風的時尚符號。無論是不是要穿去運動,以網狀作為服裝細節和結構處理的特色,是今年春夏許多設計師展現瀟灑雅致與獨門處理技術的關鍵。「奢華但不張揚」可說就是處理網狀元素的共同法則。像是Hermes、Jean Paul Gaultier、Giuliano Fujiwara…等,皆以整件都是密密麻麻網狀的皮夾克,作為男裝櫥窗最吸引人的單品。

對時尚專家來說,孔洞、網狀十足對應近期很重要的休閒時尚,也很適合快節奏的生活步調。林浩正表示,穿著網狀單品,內搭要很有技巧,有時甚至不需要內搭。時尚造型師謝介人也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孔洞Polo衫裡頭搭上對比的T Shirt,或是簡單的白T、黑T,比起單穿,會有另一種搭配上的樂趣。


Dries Van Noten使用多種或三種以上的「網花」於一身,展現男性嬌柔面貌。


Salvatore Ferragamo有如雙手編織的「網」。黑色?針開襟針織衫;白色編織細節襯衫。

還有另一種「網狀」也很受歡迎。設計師以網狀圖騰、點點及半透質感元素,設計成「穿孔花紋」以取代實際的「打洞」。例如Dries Van Noten,大膽使用多種穿孔圖騰於一身,纖幼格紋外套與異國圖騰長褲搭配,一樣是高明且豐富層次的效果。


網狀穿洞皮革拼接鱷魚皮,運動元素被提升到奢華層次。圖為Gucci提袋。

網狀、網眼配件也是一大主角。無論孔洞是大或小、密布或點綴,都巧妙的詮釋夏日該有的輕盈、透視與運動感。例如Bally網眼皮革大型Weekend包、Prada洞洞公事包與休閒鞋、Yves Saint Laurent的幾何打洞提包…等,皆屬此例。而且,許多奢華定位的正式皮鞋,也拼接了網狀元素。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設計新銳 打造平民時尚
時尚新書:改變世界的50款鞋子
英新首相夫人出身貴族 腳踝刺青
迷你短裙隨心換 百變又百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