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急速擴張,尤其是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的火熱,帶動全球鐵礦石價格的連番暴漲。鐵礦石暴利,遂成為一塊又香又甜的巨型乳酪,搶奪利益的各方爪掌於是蠢動不息。
文 ◎ 姜斌
沸沸揚揚的國際鐵礦石談判,以中方幾乎「完敗」而暫時告一段落,其過程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始終聲稱鐵礦石談判事關中國鋼鐵企業的生死存亡,甚至將之與民族大義聯繫起來。然而就在這些「國營」鋼鐵巨頭高呼虧損之際,大多數的「民營」鋼鐵企業反倒不為所動。這不禁讓人思考,「中鋼協」究竟代表了誰的利益?鐵礦石「長協」價的談判究竟「動了誰的乳酪」?更深究之,鐵礦石到底是誰的乳酪?
「民間鋼企」逆境而起
中鋼協祕書長單尚華宣稱,如果接受了目前的現貨價格,中國的鋼鐵企業將陷入全線虧損,暗示如果將來中國的鋼鐵企業虧損,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這「三大礦山」就是罪魁禍首。這是在鐵礦石談判的問題上,很多中國民眾「民族主義」情緒高張的原因。
不過實際的情況是,即使是長期享受著極為優惠的長協價,現在也仍然有不少的大型「國營」鋼鐵企業在虧損。有數據表明,在二零零九年一月至七月間,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排行榜上,前十位虧損超過三億元的企業全是「國有」鋼鐵企業。
與此同時,令人驚訝的是,在對長協礦求而不得幾乎全部使用現貨礦石,長期在政策夾縫中生存的民營鋼企,竟然在過去的幾年中,市場占有率一路攀昇至47%,更造就出了近三十位身家過億的鋼鐵富豪,在福布斯二零零八年的中國富豪榜上,竟有二十八位「鋼鐵富豪」榜上有名。
面對這一現實,前首鋼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戴國慶曾經感慨道:「為什麼我國大多數中小鋼廠長期全部或大部分使用現貨礦仍能生存,並獲得比大鋼廠更高的利潤?大鋼廠負責人難道不應該設想一下,如果自己和中小鋼廠有一天處於相等或相近的市場地位又該如何?難道真會面臨『滅頂之災』嗎?」
他擔憂的情況已經近在眼前,但前面的事實更加引起人們的質疑:「國有」鋼鐵企業和民營鋼企相比,應該具有規模優勢、成本優勢、設備先進、技術先進、產品質量更高、市場售價更高,為什麼最終的結果卻是巨額虧損?本來應該能夠造就更多的「億萬富豪」的利潤最終究竟進了誰的口袋?
見利忘義者誰?
二零零九年中鋼協正在進行鐵礦石談判的關鍵時刻,三十五家中小鋼企聯合與巴西淡水河谷(Vale)達成了進貨量大約為五千萬噸的長協礦協議(二零零八年全年淡水河谷出口到中國的鐵礦石是八千五百萬噸左右)。中鋼協將此事件被定義為「中國民營鋼企集體倒戈的標誌」,並聲稱中小鋼企私自與礦業巨頭簽下長協礦,擾亂了中方與外方談判的籌碼,是見利忘義的行為。
巴西的Brucutu鐵礦,號稱擁有全球鐵礦最大產能。(AFP)
對於中鋼協的指責,民營鋼企顯然是不承認的,一位曾參與了淡水河谷長協談判的民企代表道出背後的原因:「二零零八年鐵礦石現貨價最貴漲到了一千五百九十元,比同品位的長協礦價格每噸要高出四、五百元,那時候有長協資質的大企業並沒有拿出礦石來支持我們發展,反而將低價購進的長協礦高價賣給我們。」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證實,具有進口資質的大企業,一直在通過向國內中小企業倒賣鐵礦石盈利。
可見在對待同胞的態度上,見利忘義的正是鋼協內部的那些大型「國有企業」。
評論人士認為,除了被指參與倒礦外,「國企」鋼廠在二零零九年集體違約也是導致「三大礦」今年態度強硬、拒絕供貨並力推「短協」的主要原因。
瀋陽一處鋼鐵工廠煉鋼爐作業現場。(AFP)
二零零九年曾一度出現鐵礦石長協價格高於現貨價格的情況,此時那些大中型「國企」鋼廠卻做出拒不執行長協轉而購買現貨的毀約行為,更令人吃驚的是中鋼協還以此為由,要求礦商在來年的長協談判中降價40%。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表示:在正常情況下三大礦商的長協價一定是低於現貨價的,但市場方面的因素往往出人意料,加上受金融危機影響,長協價與現貨價出現倒掛也屬於正常現象,但中國鋼鐵企業拋棄長協而去現貨市場購買便宜的鐵礦石,是十分愚蠢的舉動,這一違約行為表明中方對長協機制已經不承認了,現在三大礦商欲取消長協機制,可以說去年中方的違約也是重要因素。
中國東北瀋陽一處鋼廠所生產的鋼筋堆棧場。(AFP)
一位大型鋼企內部人士透露,該企業本來一直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最大客戶之一,但由於二零零九年的違約,目前該企業已經在必和必拓保證供應的客戶名單上成為倒數,居前的反而是在去年努力執行剛剛得到長協合同的小鋼廠。
看來在與礦商的貿易中,見利忘義甚至敢於違約的同樣是鋼協內部的那些大型「國有企業」。
鋼企與貿易商互相指責
長期以來,不具備鐵礦石進口資格的民營鋼企幾乎完全是購買高價的現貨鐵礦石,其貨源自然是來自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一百一十二家企業,其中包括一大半的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和一小部分貿易公司。
當倒賣鐵礦石牟取暴利成為三大礦商在鐵礦石談判中的關注焦點時,中國的「國有」鋼企和貿易公司之間開始了互相指責。
中鋼協祕書長單尚華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指責:「貿易商超量進口,致使鐵礦石價格和海運費用被不斷推高。」一些大型鋼廠的相關負責人也指責,大量資金源源不斷流向鐵礦石現貨市場,無數中小貿易商在其中層層倒賣,牟取暴利,推高價格。
不過貿易商對此並不承認,在青島舉行的「二零一零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說:「港口庫存目前在七千萬噸左右,但僅有20%左右的庫存屬於貿易企業,這其中60%還是代理鋼鐵生產企業的進口。」他還進一步列出數據說明:二零零九年一至四季度,貿易企業占進口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3.3%、40.78%、33.94%和35%。二零一零年一月份,比例更已經降至21.4%,超量進口並不存在。
而後更有貿易商直指,鋼廠才是鐵礦石最大的「倒爺」。一位貿易公司經理反映:眾多鋼廠都參與了此輪現貨市場倒賣礦石的活動,那些大鋼廠的普遍做法就是在香港設個公司,開具信用證後,讓礦石直接發往國內,只是個手續上的問題而已。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有要求匿名的中央決策部門人士表示:「敢在價格高位大量囤貨的,除了國字號的大型鋼廠就是實力雄厚的貿易商,像寶鋼、武鋼、中鋼、五礦、中建材,他們『不差錢』,拖得起,又感覺鐵礦石價格下不來,於是就瘋狂地進口……」
倒賣礦石比煉鋼更賺錢
對許多大型鋼廠來說,倒賣鐵礦石的利潤,比生產鋼材本身還要高。據「我的鋼鐵網」估算,二零零八年中國各進口企業倒賣長協礦的收入至少超過二百億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二零零八年南方某大型鋼鐵企業全年銷售長協礦近四百萬噸,純利潤不少於十八億元,占到其當年總利潤的近30%。各大鋼廠紛紛成立礦石貿易公司,將多餘的鐵礦石倒賣給不具備進口資格的中小鋼廠,牟取暴利。而有的鋼廠甚至部分停產,直接將礦石轉手倒賣,因為賣礦的利潤比生產鋼材的利潤大得多。
中國安徽的鐵礦砂產地作業現場。(AFP)
二零零八年的長協礦價格在每噸七、八百元左右,但眾多的民營中小鋼廠最終買進的鐵礦石價格高達每噸一千四百元,幾乎翻了一倍。
中鋼集團的一位業務人員說,大鋼廠和小鋼廠的地位不平等,在嚴重不均衡的供需關係下,握有壟斷資源的大鋼廠以及相關的業務部門人員,都有著巨大的套利空間。財經評論人士馬光遠指出,根子就在大型鋼企的倒賣行為,引起混亂就是因為大型鋼企有進口權,他們這些倒賣行為,是引起利益衝突最關鍵的因素。
政策導致只有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才能享受進口鐵礦石的長協價,這成為少數大企業或貿易商牟取暴利的特權,而眾多的中小鋼鐵企業只能高價購買現貨鐵礦石。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建國曾表示,國內鋼鐵行業內部滋生、存在的「官倒現象」才是鐵礦石價格猛漲的「致命傷痛」。
令人費解的中鋼協
四月二日,中鋼協號召「鋼鐵公司和進口商兩個月不從三巨頭進口鐵礦石」。顯然隨著鋼鐵企業庫存的消耗,中方的談判將陷入更為被動的境地,甚至可能進一步推高鐵礦石價格。
四月八日,中鋼協禁止其會員進口品位(含鐵量)低於60%的鐵礦石,此舉等於是變相提高了對三巨頭的礦石需求,直接導致澳洲礦、巴西礦等高品位鐵礦石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大了鐵礦石談判的難度。
中鋼協的這些舉措明顯是作繭自縛,在這種國際博弈中,依靠行政手段和帶著鬥爭思想解決問題,實在是令人費解。
戴國慶在其個人網站上曾撰文表示:「中鋼協的總體指導思想仍然是錯誤的,某些人看起來基本不懂戰略和策略。說他們不懂市場經濟和企業運營基本規則,我看一點也不過分。」
中鋼協代表誰的利益?
中國有一千二百多家鋼鐵企業,由於入會政策的種種限制,進入中鋼協核心的會員單位只有七十二個,其全部會員也只有二百一十六個,而且幾乎都是「國有」企業,這使得中鋼協在中國鋼鐵行業內部被稱為「富人俱樂部」,同時也導致了中鋼協首先考慮到的只能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利益。
中鋼協並不能代表整個中國鋼鐵工業,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年產能二億噸的中小鋼企不但不在中鋼協的「保護」範圍之內,反而被當作盈利的對象。
因而長協價的談判,主要影響的只是部分大型「國有」鋼鐵企業(程度也不同),並不會使中國整個鋼鐵行業的成本都受到同樣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中小鋼鐵企業礦石成本基本不受長協價談判的影響。
一旦長協機制宣布失效,長期以來少數「國有」大型鋼鐵企業享有的「特殊利益」也將隨之消失,「倒礦的暴利」這隻被特權階層享用了多年的「鴨子」突然飛走了,一定會讓一些人感到失落。而對於民營鋼企來說,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顯然是他們更加樂於看到的。
不言而喻,這次「三大礦商」所拿走的,只是少數「國有」大型鋼企的「乳酪」,不過這塊所謂「國有」的「乳酪」,實際上也從來沒有讓特權階層以外的中國人享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