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九月三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發表卡利諾夫(Jordan Calinoff)的文章〈中共如何造假帳〉(How China Cooks Its
Books)。文中指出,中共操弄失業率等經濟數據是公開的秘密,這除了是起因於中共體制的造假文化之外,也是它賴以安撫社會大眾、維持穩定的手段。然而,這種做法卻可能使中國經濟走上斷崖。一旦中國經濟情況無法再取信於人民,社會不安就會更加惡化。
公開的秘密
今年二月,中共勞工部地方官員前往一家廣東電子工廠,「協助」處理大規模裁員的問題。他們要求廠方提供工人兩種選擇──其一是接受裁員,領取資遣費;其二是主動「辭職」,這樣可以得到較多的預付款。
工廠老闆表示:「我估計大約70%的工人會接受辭職的方案。這在廣東各地是司空見慣的事。」
這種做法是公開的秘密,它讓中共當局得以操弄失業率,因為「辭職」的工人不算在失業人口中。據中共官方的資料顯示,有二千萬名民工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失去工作。但是,據花旗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黃一平估計,如果加上「辭職」的人數,這個數字可能接近四、五千萬人,相當於德國的總勞動人口。
中共同樣扭曲從GDP、零售額到生產指標等所有數據。這種浮報數字的做法不但不道德,也很危險。捏造「前途一片大好」的經濟資料,可能使中國經濟走上斷崖。
中共體制的造假文化
西方媒體經常將中國的數據造假形容為中共獨裁政府和官僚的一部份。林林總總的問題,均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員的結合體。
扭曲或捏造數據的強烈壓力可能來自高層。中共每年都公佈GDP的成長目標。就中共的文化而言,政府必須達到目標,否則會丟臉。
但是,地方與省級官員是操弄這些數字的人。他們基於自私的理由,捏造經濟統計資料。當他們達到或超過中央政府的經濟目標時,他們可以獲得較好的工作或較多的錢。
如此虛報數據在中國並非新鮮事。早在一九五八年,毛澤東就聲稱中國在鋼鐵生產上已經超越英國十五年。他推動的全國大煉鋼使許多農民荒廢農耕,這是造成「大躍進」時大饑荒的主要原因。
數字造假 不勝枚舉
中共基於不實的統計資料,斷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健全的大型經濟體。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其零售額與GDP成長率,我們會發現不一樣的事實。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的國內零售額成長了15%,但這不表示中國消費者增加了15%的消費能力。只要產品從工廠運送給零售商,中共當局就將其營業額計算在內,這表示其消費量包括未使用產品以及倉庫的存貨。有大量的證據顯示,中國國營企業彼此之間互相購買產品,或僅是來來回回移轉產品,而這些交易卻也被計入國家統計資料的零售額中。
中國的GDP成長率同樣有嚴重問題。中共聲稱,中國第一季的成長率為6.1%,第二季則為7.9%。然而,其上半年的用電量卻減少了2.2%。用電量是工業成長的主要指標,而且較難造假。既然用電量減少,工業也應當衰退才是。那麼,對於中國這個如此依賴製造業的經濟體而言,怎麼可能經濟成長而工業卻衰退?
其次,像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這樣用以衡量產出替代性的宏觀經濟指標,也無法正確反應中國的經濟情況。據經紀公司CLSA所編製的PMI指出,從二零零八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九年三月,中國的工業產出大幅減少,而中共當局的PMI資料卻顯示,同期間的工業產出增加。
此外,藉由審視中共的貨幣政策,我們也可以推斷出,真實的中國經濟與紙上數據的巨大差異。中國國營銀行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增加貸款,比去年同期增加34.5%,達到一兆多美元。此舉似乎是要人為地保持高度成長,直到出口景氣復甦。但大多數分析家認為,這會導致股票、房地產與期貨市場的嚴重泡沫化。
操弄統計數據是福是禍
就長期而言,中共指望美國、歐洲與日本等主要外銷市場復甦並再次消費。它希望好看的經濟數據能安撫社會大眾,並減少動亂。然而,如果世界其它地區沒有復甦,中共將承擔資產和股市泡沫化、內需減少,以及失業率增加的風險。
一旦中國人民不再相信經濟情況良好,社會不安與更廣泛的工人暴動就會發生,而這些暴動在各個領域早已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屆時,我們就知道中共操弄統計數據是福還是禍。
中共的經濟資料像香腸
《華爾街日報》五月二十八日報導,中共的經濟資料有點像香腸。如果你喜歡吃香腸,最好不要看它是如何製造的。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工業附加價值(industrial value-added,IVA)──工業產出減去投入成本──大部份都與用電量成同方向運動。但是,兩者的關係最近有所改變,正當IVA再次以還不錯的比例成長時,用電量卻成負成長。
中國的統計學家利用IVA產出估算與大約一半中國GDP有關的數據。如果IVA的成長率是捏造的,當然中國最近的GDP資料也是「灌水」的。
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研究指出,不論IVA數據有沒有造假,它最近降低的比整體GDP還快,而兩者的關係通常會是這樣的,甚至是反過來的。這也說明這種引人注目的資料有點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