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中國人口走私的中心──在英國貨車後面窒息而死,以及在莫克姆灣(Morecambe
Bay)因拾貝而遭溺斃的移民都來自該省。現在,福建女孩正被招募到英國各地的妓院,成為妓院網路的一份子。也因為英國法令的特性,以及處理人口走私未臻完善,致使此一問題無法根除。
福建人對工資要求高,所以很多外地人來福建打工。圖為二零零六年二月四日,來自江西、四川及河南等省份的外地打工者。(法新社)
中國女子被誘騙至英國賣淫
英國《衛報》十月十一日報導,《華商報》 (Chinese Business
Gazette)是在倫敦中國城流通的免費報紙。經營兩家妓院的老鴇琳達(Linda)在該報刊登招募廣告,徵求女傭和「小姐」。女傭的工作是煮飯、打掃和照顧「小姐」。
這些「小姐」每周一次在華人經營的妓院之間輪調,其目的是為了取悅嫖客並和有關當局玩「躲貓貓」。這些年輕女孩被以提供賺錢的正派工作機會的承諾,誘騙到英國。她們為了偷渡英國支付走私犯幾千英鎊的錢。一旦到了英國,最後的下場通常是,淪落在郊區公寓和住宅中的妓院。
這些「小姐」不准外出,也不知道:她們自己在哪裏、日期、甚至月份。很少人會說英語,或知道自身權利、英國的避難程序或法律制度。她們被迫相信,她們別無選擇,只有留在妓院工作,直到賺夠了才能贖身。她們與英國社會的唯一接觸是,與她們從事性交易的男子。
妓院網路賺取暴利
幾十個女孩在琳達的妓院裏來來去去,這是幾乎遍及英國每個城鎮的妓院網路的一部份。這些女性不會求助於證人指控操縱她們的犯罪集團,因為她們的腦海裏灌滿了她們會被英國警察強姦、關押,以及回國後會發生什麼事的恐怖謊言。試圖逃跑的女孩通常會被追捕到,並從當地的看護中心或醫院中被劫持走。
這一行顯然有暴利可圖。去年,英國警方發現,九千三百萬英鎊透過一家中國餐館的銀行帳戶移轉到中國,而這家餐館涉嫌透過人口走私和經營妓院牟利。
一名龍姓女子在中國時,每個月的工資少於五十英鎊。在抵達英國的第一天,她便與七名嫖客發生性關係。她因罹患梅毒而被一家妓院拋棄,後被琳達收容。琳達為她注射抗生素,並要求她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隔天凌晨兩點,每周七天。每次二十分鐘的交易可以賺到二十英鎊。據她估計,她已經與七千多人發生過性關係。她希望盡快賺錢然後回中國。
福建惡名遠播
英國的妓院網路據稱,掌控了四千多名中國年輕女性。警方和社服單位從失蹤人口的報告得知,超過一千人已經失蹤,她們幾乎全都是福建人或經由福建偷渡到英國。
令人不解的是,福建是中國最有錢的省份之一,它已高度工業化,並為西方生產商品。到處都有很多機會。
福建人要求的工資比當地工廠支付的每周八十四小時二十五英鎊還高,所以這些工廠的工人多半來自安徽、湖北、河南等貧窮的農業省份,當地居民因為貧窮,所以不會這麼挑剔。
福建省從七十年代開始有這種犯罪記錄,當時從台灣走私貴重物品的黑幫,也開始運送人。九十年代,他們率先走私人口到英國,這些偷渡客大部份是替歷史悠久的香港華人社區的餐廳工作。直到二零零零年六月,五十八名福建男女被悶死在路經多佛(Dover)的一輛貨車後面,英國才知道該省是人蛇集團的避難所。
偷渡的方式
走私犯可以買到假護照,這些假護照使偷渡客成為日本或韓國公民,以減少英國移民局的懷疑。偷渡客可以先坐飛機或坐車到俄羅斯,中國人可免簽證進入該國。然後他們可以直飛英國,盡量避免在希思羅(Heathrow)機場著陸。另一個選擇是飛往一個歐洲城市,然後搭乘廉價航空公司EasyJet的班機進入英國,目前馬德里到倫敦的路線是較受喜愛的路線。
偷渡客事先會得到一張英國的手機SIM卡,和一組電話號碼。當她們抵達英國時,可以啟用手機,打電話給負責聯絡的福建人。她們被告知在進入海關之前,先在機場晃一晃,這樣海關就不知道她們是搭乘哪一個班機來的,否則她們可能會被遣返。到了海關時,她們就聲稱自己是尋求政治避難的青少年。這樣英國就必須讓她們留下來。
使兒童偷渡英國的原因似乎是英國法律的特性,特別是一九八九年的〈兒童法〉 (Children
Act)。根據這項法令,獨自旅行的外國青少年如果申請政治避難,就必須被允許進入英國,並由當地政府扶養,直到他們年滿十八歲。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七日,英國倫敦一家電話亭裏貼有提供性服務的廣告。(法新社)
英國處理人口走私未臻完善
有鑒於人口走私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聯合國於二零零三年制定一項草案,呼籲各國聯合行動。但是在西歐,當時只有丹麥、法國和西班牙簽署這項協議。直到二零零六年年初,英國政府才簽署這項協議,並設立「嚴重組織犯罪部門」(Serious
Organised Crime Agency,Soca),將鎖定走私犯列為優先事項之一。
在一個倫敦人權組織工作的克瑞爾(Lucy Kralj)表示,受害者很少獲得同情。她曾見過很多中國年輕女性淪為娼妓,這些娼妓甚至不知道基礎生物學。克瑞爾說,她的工作已經成為「相信難以想像的事」。但是英國政府、社服單位、移民局和警方的許多人,似乎表現得好像他們一點都不相信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