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貴了 中國高房價有解?無解?

標籤:

【大紀元4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8日電)中共官方媒體最近密集批判中國高房價問題,分析人士認為,這代表北京當局準備出手整治房地產市場。但是高房價的背後牽扯各方利益,是否能緩解,誰都沒把握。

包括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及官方「新華社」近日紛紛針對漲得不像話的高房價連續報導,並發出評論。

此外,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也連續多日製播美國與日本的房市專題,包括「日本年輕人租房住也幸福」、「美國政府採取多種措施促房價穩定」等。

由於以往中央媒體就某個社經焦點頻密發言時,往往是官方政策調整的先行訊號。此間分析人士預測,官媒的連續大動作,代表中國政府可能要再次出手整治混亂的房地產市場。

不過,人民日報、新華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訪問時,都否認針對房價的報導與評論來自「上級授意」,而是出於「媒體的責任感」。

無論如何,這些最具代表性的媒體連續製播房價相關報導,更加凸顯中國高房價的不合理性。

以北京來說,從市中心坐地鐵需時40分鐘的四環外地區,每平方公尺已經要價人民幣2萬到3萬元(約每坪台幣30萬元到46萬元)。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說,新華社的「六連評」,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房地產業更清醒,並讓決策者再度思考房地產狀況,考慮房地產未來發展方向。

不過,他表示,新華社的評論仍舊針對已經熟知的房地產泡沫層面,即使提出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也只能說抓住了問題的表皮,不是要害。

曹建海強調,「房地產的真正要害,是中央層面的政策走向問題」。

這位學者認為,中國中央政府必須調整制度以約束地方政府,「因為賣地皮成了地方政府的專利產品」,而要地方政府自我約束又不可能。

他進一步分析,不能低估中央媒體的聲音,決策層若連新華社的聲音都置之不理,中國高房價的走勢就真的沒救了。「不過反過來看,由於新華社的評論並沒切中問題的核心,其影響力也不必高估」。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則指出,土地財政的實質問題牽涉3個制度性問題,首先是中央與地方財權和事權的畫分已經與當前的經濟變化脫節。

其次,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與土地制度緊密相連,儘管說地方有支配土地的權利,但如果沒有中央的擴大性政策、沒有寬鬆的信貸政策,天價土地也不會出現。

第3個制度性問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能夠實施原因,與不斷擴張的貨幣政策緊密相關。

相關新聞
兩會觀察 中國房價高漲加速泡沫
最牛蝸居族:集裝箱內一住7年
梁京:住房問題是中共的癌症
王丹:臺灣的前車之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