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7日訊】2004年,美國國防部委托GBN公司完成一份報告預測,2010年前後中國西南地區將出現大旱,為此《中國青年報》還作了報道,但報紙同時轉述國內氣象專家的表述:「GBN預測的情景發生的可能幾乎為零。」專家的評價給這篇報道的作用真的歸於零,使這篇本應警示人們的資料變成了美國的某種企圖。專家不認可,政府嘲笑,老百姓便當成一縷清風。但六年後事情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六千多萬人面臨缺水,農作物大面積絕產,荷塘乾枯,井底無水,所有的水利工程全部作廢,據預報大旱還將繼續,而這一切我們卻沒有絲毫準備。
政府的職責是為民服務,為民服務就要防患未然,不然百姓為什麼拿出辛苦錢來養活政府,百姓不就是圖個安心嗎。《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是正確的,但我不知當時報道的記者采訪了多少專家、采訪了哪些專家?有沒有支持美國報告的專家?這些疑問《中國青年報》沒有透漏。我想當時肯定會有支持美國報告的專家,但這樣專家的聲音肯定是發不出來的,因為一旦專家的領導做了結論,那報紙只能發表官方的言論,而這種言論是壓倒一切的。這是中國的悲哀。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我們是一個言論自由開放的國家,我們的媒體不是被一方把持,而是可以代表各個方面的利益,可以以自己的事實開展報道評論,可以不以長官、政府的意志為轉移,那六年前美國的這份報告可能就會被炒作起來,炒作的結果就是讓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這事,都知道了就可以辯論,就可以研究,就可以防範。這難道不是教訓嗎?2004年,正是溫總理新任總理第二年。記得溫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談到了「憂患」,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憂患意識,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但怎麼才能「憂患」呢?讓誰去「憂患」呢?這卻是個問題。「憂患」在一個專制政體裡並不容易,「憂患」要有制度的設計和環境的特許,因為「憂患」就是挑毛病、就是揭問題、就是指缺點、就是「不保持一致」,而這些都是被我們當前的政治體制所不容的。關鍵在那裡呢?關鍵就在我們的制度,政治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就是制度問題,就是要改專制制度為民主制度,就是要讓這個社會有言論自由的機制和保障言論自由的法制。
言論自由有什麼不好?統治者為何如此懼怕?其它國家不怕,為什麼就我們怕?「說話天是塌不下來的」,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統治者連言論都不敢放開,連讓老百姓說點不同意見都不敢,那我們這個國家還能有希望嗎?大旱總會過去的,但我們可能還會面臨其他災難,面臨其他困難,如果沒有一個開放的思想和言論環境,如果不讓這個社會充滿爭論並闡發出思想的火花,如果憲法所賦予公民的權利不能得以行使,那我們必將遭受更大的災難,而且這災難還將蔓延到全世界和全人類。
2010-3-25
來源:共識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