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6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中國統計局週四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十一.九%,高於專家預期的十一.五%,和政府政策刺激及去年同期基期較低有關,而一直為人詬病的炒房資金,更是推升經濟數據的「主力」。
此外,中國首季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二.二%,低於北京政府三%的年度目標,顯示立即調升利率的必要性減緩。
根據中國官方數字,第一季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八兆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成長十一.九%,「規模以上工業製造」成長十九.六%。
投資成長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固定資產投資」,增加金額三.五兆人民幣,增幅二十五.六%,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二十六.四%,房地產開發金額則達六千六百億人民幣,成長三十五.一%。顯示儘管政府三令五申打擊房市,資金仍在第一季湧入不動產等投資,成為推升經濟數據的主因。
成長11.9% 炒樓熱錢竟是主力
銀行放款寬鬆也是推升房價的助力;數據顯示,中國首季投資城鎮資金為四.八兆人民幣,成長三十八.七%,其中國內貸款佔九千五百億人民幣,增加四十一%,國家預算資金也投入一千九百億人民幣,成長二十五.三%,呼應銀行放款與寬鬆財政政策刺激成長的目的。
另外,內需與出口同步增加,也促進中國經濟成長。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十八%,但仍低於出口成長,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十八%。
消費不足 投資佔GDP比重過大
數據再次證明投資高於消費是中國經濟另一隱憂。學者指出,中國消費不足,投資佔GDP比重過大,長久來看將造成經濟失衡現象,如果無法讓消費成為經濟成長主力,恐怕中國將重回計畫經濟的發展模式。
儘管中國GDP數據表現亮眼,卻引發外界對其經濟成長作假的質疑。
今年1月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 )撰文「中國經濟:北京有點不對勁」,質疑去年中國相關數據有假,隱藏泡沫危機。
他指出多處數據矛盾之處,例如幾個月來有二千多萬龐大失業人數,失業率卻僅有五%;中國政府採取相當於GDP成長十三%的刺激措施,但GDP去年只成長八.七%,加上消費成長十六%,不但沒有發生通膨,物價還下跌○.七%。
固定資產、貿易順差、政府預算等組成部分也都被誇大、甚至重複計算,才造成GDP成長幅度低於各個組成部分加總的荒謬結果。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