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道)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昨日就「私營安老院舍長者生活質素及需要調查」舉行發佈會,並對此展開討論,由幾位講者分別討論安老院服務政策的推行、服務質素的政策矛盾及老人權益的保障及長者長期照顧的政策問題。各講者均認為,政府10多年前制定的安老條例政策一直未改善,和現時脫節。政府有責任監管及修改有關條例。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副主席陳志育先生討論安老院舍服務的政策的推行及反思時說,過去10年,香港現在推行的安老服務政策沒有轉變。與院舍服務有關的問題都是屬於福利政策的範疇,香港的福利制度只是少數人能夠受惠。
長者對院舍服務需求一直在增加,反映政府資助院舍供不應求。陳志育表示,從健康狀況上看,當家人支援不足夠的情況下,私院是唯一的選擇。現在95%入住私院的長者是來自離開公立醫院直接入住的。
現行私人安老院法例脫節
政府16年前制定的私人安老院法例,規定領取的是護理安老院的牌照。陳志育指,當時的標準和現在是脫節的。「這個條例裏沒有要求私人安老院需要有專業人士參與服務,沒有治療師或社工介入服務的。現在入住私院的是低下階層的長者,很難支付8,000至10,000元的費用,唯一可申請的是綜援制度,申請4,000多元至5,000多元入住私院,……現在長者家人不可再額外支付住宿的費用。」他認為,綜援的制度對私院發展優質服務是一個相當大的束縛。
應關注老人院舍生活
對安老院舍服務質素的政策矛盾,香港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醫生表示,統計署連續2次統計有關香港住院人士的住院情況,幾乎100%有長期病患。一般社會支援能力低,財政狀況不太理想,負擔能力不大,住在資助院舍或私人院舍超過70%領取綜援,他們的表達能力較低,社會需要關注他們在院舍的生活質素。
梁萬福強調,1996年設立的安老院條例,至今已15年,社會對院舍的要求日益增高,政府應修改有關條例,提高院舍服務質素。另外,增加人手並提供有系統的培訓及接受持續進修。他說:「一個有質素的照顧不可能便宜,院舍的費用降低一定不會有好的服務質素。」
他建議長期照顧服務的財務安排,政府應確立資助縮位的合理資助金額、對長期照顧需要做定期監察及長遠規劃及設立長期照顧融資安排;對院舍服務質素的持續改善機制,應從法例上要求院舍進行定期的內部質素監察、確立外設質素監察機制及提供誘因院舍參與提升服務質素。
老人權益促進會執委藍宇喬談論老人權益保障如何發展及其趨勢時說:「應向前看,向世界各國看。國際組織對老人權益宣言中提出,各國應支援成立老年組織,促進其擔任自身權益及參與老化政策制定」他說,香港缺乏政府支援的組織,及支援護老者家屬的組織。
是社會政策出問題
芬蘭、日本及台灣等國已開始老年計劃,日本從90年已通過長者福利政策,日本注重小型化,就是每一個院舍規模小,但是數量多,20至50人,可以有比較集中的照顧,工作人員的質素較高,日本亦重視社區化、人性化,並且所有的院舍不可高過2樓。藍宇喬強調:「老人家需要照顧不是一個社會問題,而是社會的政策出了問題,配套不到他們的需要,才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未來老人權益保障,她認為,無論在民間或政府都應聽到長者及護老者的消費聲音、推動社會討論退休保障及長期照顧安排、政府應修改相關法例及政策。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最後在總結長者長期照顧的政策問題上談到,完全看不到政府有任何政策,更別說長者政策。他說:「如現在不訂立政策,到時嚴重性更大。有很多基建不可能今天給錢,明天就可以出現,有好多服務要累積經驗,使很多配套慢慢融合。」他表示會在立法會爭取。
應有具體政策監管
來自基層團體的代表說,很多個案是有被訪問的人受到私院的恐嚇,買位的老人家,得到不受尊重的服務、受到不良的對待,政府對此未有監管。有團體代表說:「政府根本不想去承擔整個安老的問題。因整個老化現象是不爭的事實,……政府應帶頭將照顧整個安老政策推向市場化、私營化。」她認為政府應有具體執行及監管的政策。
浸會大學主要對九龍西的長者進行訪問,包括院舍的人數、入住時間、身體狀況、如何打發時間及家人關心程度等進行訪問。共收到316張有效問卷,100人以下的院舍總共對120位老人進行問卷調查,100人以上的院舍總共則問卷調查了192位;入住1至3年的最多,然後是4至6年,10年的較少。
在參加院舍活動方面,由於長者年紀較大,很多領取綜援,很少參加收費的活動,如院舍大會、健康講座、節日慶祝活動、生日會等的次數多是零次;不需要付錢的宗教活動及社工探訪則有參加,反映經濟能力和長者參加活動有影響。
關於長者在安老院的活動方面,調查結果發現,因床位固定等問題,有12.7%的老人家連電視都沒看過;長者對院舍空間(66.1%)、環境舒適(71.2%)不滿意,反而對膳食不滿的程度不高;對職員的服務態度滿意,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的佔71%,因為改變機會很少;另外,有 63%長者覺得聽覺不好,43%覺得視力不好,很難和員工交流。
患5種病的長者佔15.8%,最普遍的病是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等。很多有大小便失禁情況,但不會直接承認; 17.7%覺得睡眠很好,完全沒有用藥物幫助入睡的佔82.6%;家庭支援方面,87%有家人,一個月探望最多(7次以上)的佔28.5%,但探望次數比打電話次數為多;住院費用方面,有57%領取綜援,30.4%是子女給的; 35.4%的長者覺得住院費用最大責任應由政府社會福利署支付;46.8%長者不懂自己有權利要求,覺得生活質素可以,一半對自己滿意,而接近四成長者覺得自己生活沒有意義。
訪問中發現,長者最不滿意是空間、私隱較小;七成的長者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對員工服務態度不滿。梁麗儀說:「很多老人家比較謙和,覺得政府已經給了他們一些支助,護士又照顧他們,有時覺得職員態度不好,但又會認為護士人工少、工作已很辛苦。」
梁麗儀建議政府做多些員工培訓課程及增加人手,並讓員工了解這份工的意義,才可做得好,使長者增加生活的意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