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曆春分前後,「灰面鵟鷹」群體北返過境台灣,天氣轉暖時還可以看到「鷹柱」雄姿和群鷹匯聚成流的「鷹河流」奇觀。
灰面鵟鷹是從北方來的過境猛禽,雄鳥體長約42到45公分,羽色呈現赤褐色;雌鳥體長約49公分,頭頂為褐色,白色眉斑,喉中間有4色縱線,胸部為整片褐色,腹部褐色橫斑,背部為褐色,又稱為赤腹鷹。牠的體重不到半公斤,一年遷移的距離竟然可以超過1萬公里,只為族群的繁衍,形成動物界的奇觀。牠們的遷徙路徑目前仍然未明朗。據台灣中央研究院的追蹤記錄器的置入研究發現,大陸東北和朝鮮都有牠們繁殖的蹤跡。
春分前後「灰面鵟鷹」北返過境台灣八卦山脈形成高峰期,彰化野鳥學會2010年3月16日在山區紀錄到五千七百多隻過境的鷹群,創下十年來單日最大量﹔並拍攝到集體俯衝的「鷹柱」,與集體飛躍山脈的「鷹河流」等生態奇景,令鳥友們驚呼連連。
「灰面鵟鷹」在每年秋天時從西伯利亞南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蔡乙榮表示,灰面鵟鷹南遷時,不同路線的鵟鷹會在台灣南部恆春半島上的的墾丁會集,從墾丁出海到菲律賓渡冬。每年在十月十日,也就是台灣國慶日前後,是灰面鵟鷹過境東亞經過台灣南部墾丁的大量期,因此,在台灣「灰面鵟鷹」又稱「國慶鳥」。
黃曆春分前後,「灰面鵟鷹」再度從南方北返,登陸台灣,此時「灰面鵟鷹」又被人稱為「清明鳥」或「掃墓鳥」,因為北返的時令已漸接近清明。蔡乙榮說,由於登陸台灣的地點較為分散,台灣的東部、南部和中部都有,很難統計數量,數量比較大的是在彰化八卦山。
「灰面鵟鷹」北返過境在台灣中部八卦山脈形成極盛高峰期時,可見到鷹揚萬里的奇觀,「鷹揚八卦」也成了國家公園風景管理處與當地舉辦的重點賞鷹活動。今年大量鷹群已提前來報到,彰化野鳥學會調查員潘英德表示,3月16日一整天過境的鷹群可說是目不暇給,粗估共紀錄到五千七百多隻鵟鷹過境,已創下十年來單日最大量。
大量「灰面鵟鷹」滿天鷹揚時形成生態奇景,令人驚嘆!在八卦山,尤其是天氣從陰冷轉為暖和的時刻,鷹群集體俯衝、上揚形成了壯觀的「鷹柱」雄姿。緊接著令人驚喜的畫面,數百、上千隻的鷹群,從四方山區湧現,匯聚而成「鷹河流」,可說是千載難逢壯觀的生態奇景。 @*